“‘十一’不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也是我们的节日。”为迎接中国“旅游大军”,许多国家都推出针对中国游客的计划:聘请汉语员工,为中国游客定制旅游产品,在机场和火车站添加中文标识……这些贴心举措,共同奏响“欢迎中国”的和声。(10月7日《人民日报》)
随着中国出境游人数和消费均跃居世界第一,世界更加直观的接触中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也更加见证了中国旅客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衣食足而知荣辱。”砥砺奋进的5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不断超越,与此伴生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更多的旅游者成当了彰显中国自信、弘扬中国正能量的鲜明角色,成为开放、和谐、包容中国的亮丽名片。
“欢迎中国”是对中国自信的肯定。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所走的道路与众不同,理论制度文化的底蕴更是深厚,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全面提升,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是举世瞩目,令世界耳目一新。广大中国人民正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努力发展、不断腾飞跨越的环境中用实践寻求突破、用拼搏凝聚智慧、用梦想引导创新,自信油然而生,自豪感日渐攀升,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奇迹。
“欢迎中国”是对中国力量的肯定。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当今中国,令世界瞩目的一个个成就、一次次壮举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多代人的努力才逐步实现。正是这十三亿人汇聚起的“中国力量”,让中华民族顶住压力、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洗去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在崛起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凝聚起振奋激昂的巨大合力,共同向“两个一百年”稳步迈进。中国的发展更是总结了以往的失误与不足,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胸融入世界,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承担更加艰巨的责任,让更多的国家期望搭乘中国的便车,共同汇聚发展的新动能。
“欢迎中国”是对中国未来的肯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梦”,更是实现“世界梦”的关键节点,可以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未来的发展究竟如何,无人可知,但中国更愿意在世界发展的浪潮中承担更多的使命和担当,毕竟世界好,中国才能在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中与他国合作,保持更优越的发展势头。而正是因为中国具备着眼未来的坚定信念,对未来充满着积极的渴望和期盼,更多的国家感受到了中国的那份热切,也愿意同中国一道探索更好未来的发展道路,将共建工商共享的理念传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让“一带一路”战略成为连接更多国家、更广领域的牢固纽带。
“欢迎中国”,这不仅是国外友人对中国旅客的欢迎,更是对大国崛起、继往开来的热烈欢迎,泱泱中华势必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氛围中,向世界彰显东方文明古国的底蕴和辉煌,为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唱好中国和声。
——作者: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