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测产专家组专家对取样海水稻进行面积测量。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经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9月28日新华社)
海水稻是抗盐抗碱性水稻的简称,就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盐度不低于1%海水灌溉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200-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传统水稻在较高盐碱浓度的水田里无法正常生长结实,而本次培育的海水稻已能在6‰盐度的咸水灌溉条件下正常生长结实。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
海水稻试种成功,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而言更是尤为重要,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存在许多隐忧。耕地逐年减少,农业生产方式传统分散、浪费情况严重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粮食严重短缺,严重依赖进口,也对国内的粮食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对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海水稻的推广对于节约淡水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海水稻灌溉可以使用半咸水,能够有效节约淡水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淡水资源紧张。目前流行的方式是推广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而随着海水稻的试种成功,将是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新方法。
目前海水稻已经在全国23个区试点进行了区域试验,走出青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随着海水稻的不断推广,有望帮助更多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稀少的国家拓荒变田,对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和淡水资源紧张问题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张凤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