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了“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系列文章的第三篇《做好执纪审查后半篇文章》。这篇文章披露了原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副主任明玉清,曾多次以“明总”的身份出入北京福泰宫酒楼的细节。
当北京福泰宫酒楼的服务员,在电视上看见熟悉的“明总”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个往日里风光无限、前呼后拥的“明总”,根本不是什么“老总”,而是中央纪委的局级领导干部明玉清。
打铁还需自身硬,天天查别人的贪腐,自己却是蛀虫一条。己不正,何以正人?纪委官员执纪违纪,更该严惩不贷。值得一说的是,像明玉清这种,白天喜欢当领导、晚上喜欢当“老总”的,在落马官员中可谓比比皆是。
一方面,他们很在意别人在公共场合对自己的称呼。官场“称呼学”绝对是一门学问。总的原则是,称大不称小。比如在县城里,一个局长其实只是科级,但你必须叫局长;而对正部级机构的领导,哪怕人家是主任,你也不能叫主任。
虽然有规定,“党内一律称同志”,但那似乎只适用于上级对下级;而下级对上级呢,比如县里面称呼省城来的领导,通常情况下,干脆不分级别,一律称呼“首长”。
相比大庭广众下的繁多称呼,酒酣耳热、窃窃私语时的叫法又不同了。基层一般称“老大”,官再大一点,就称“老板”,江湖气都很浓。在高档消费场所里,“某某同志”变成“某某总”、“某某老板”,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官员为什么喜欢被叫“老总”呢? 一方面当然是要掩饰身份啦,但这恐怕并不是最主要的,因为这种事,小圈子里其实都知道。更主要的,可能还是一种江湖习气,一种圈子文化,或者说团伙帮派。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官。既然担任了公职,为公众服务,就要断掉发财的念想。但有些官员偏不这么想,白天弄权,晚上挣钱,一点都不耽误。白天在官场,要的是权力在握的感觉,晚上当“老总”呢,一是要享受奢靡生活,二也是要搞权钱交易。
当某个官员喜欢被叫做“老总”,他的身份就不再是为民服务的公仆了,而是利益最大化的商人。官场的“同志”和商场的“老总”,两种称呼是不能兼容的。当官为了什么?这是每个官员都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如果答案是为了挣更多钱,那就得趁早离开,到商业社会中去满足欲求;否则,必然走火入魔,走上不归路。
别小看一个“老总”的称呼,那就是明确的贪腐信号,是一封公开的举报信。还有哪些官员,喜欢被人叫做“老总”,应该顺藤摸瓜好好查一查。相比动辄上亿的贪腐数字,一个地方因此失去的发展机遇,一个地方的人民因此失去的美好生活,更加令人痛惜。
新闻:http://www.sohu.com/a/191874325_180220?_f=index_news_1#comment_area
--
作者:舒圣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