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砸金蛋定老师”,砸出来的公平能走多远?
2017-09-01 11:0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8月29号晚6点半,红湖路小学三楼快乐课堂座无虚席,这里马上要进行2017级新生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抽签,近两百名新生家长和老师们翘首等待砸金蛋的时刻,家长们格外激动,因为他们将亲自为孩子“选老师”。(8月31日 环球网)

  每年中小学及幼儿园招生时,最忙碌的无疑是家长。他们忙着给孩子挑学校,选老师,为了能称心如意,不惜舍下脸来,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奔走。有人欢喜有人忧。没人没关系的唉声叹气之余,也有破罐破摔耍横耍无赖大闹学校教育局的。

  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衡,师资力量的差异,以及学校招生时的“潜规则”,令教育公平大打折扣,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和认同也是不尽人意。为了缓和家校之间的矛盾,破解家校信任危机,体现教育公平,浙江一小学别具心裁的创造了“砸金蛋定老师”的形式,从而在教育公平的探索上向前迈出了勇敢的一步。

  勇气固然可嘉,看起来也确实遵循了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的准则,暂时获得了家长的认同。但是,能否长长久久的把公平落实下去,笔者对此抱持怀疑态度。

  孩子入了学,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竞争。争夺好座位,争当班干部。好座位就那有限的几个,班干部就那有限的几名。为了让老师多照顾照顾,家长难免又会动歪脑筋。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保证公平,难道还要砸金蛋定座位,砸金蛋定干部?事事靠砸,犹如赌博似的撞大运,容易滋生不良情绪,不利于产生良性竞争。

  因此,砸金蛋偶尔为之尚可,事事靠砸就未免太过。而且,200个家长济济一堂观看砸金蛋尚能接受,若几千上万人呢,想想都头皮发麻。“砸金蛋定老师”只是偷巧而已,不适合大面积推广。学校应拿出切实的措施来获得家长的信任和认同,公平不是靠砸就能彻底实现的。(文/张柏萌)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