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给蝉子们留点种,就是给人类留点生存空间
2017-07-31 09: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成都武侯区清风街旁的清水河畔,捕蝉的人群中,有位老人显得与众不同:找到幼蝉后,他从不放进塑料瓶里,而是把它们放到树上,然后摇着蒲扇,等待幼蝉们爬高,一直爬到其他人够不着的地方,才放心走开,继续寻找新的幼蝉。老人说,他眼不明手不快,每晚能放生十多只就不错了。“给蝉子们留点种,不然被抓完了。”他说。(成都商报2017-07-30 07:48)

  67岁的刘金生老人说:“夏天还是要听到蝉鸣才像回事”。是呀,没有蝉鸣何来夏日?一个成都老人自小在蝉声里听惯了夏天。唐朝诗人白居易亦有诗云:“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可见古今一辙,“蝉儿鸣,蝉儿鸣,你不知疲倦何时休?”

  声声蝉鸣寄托了思乡愁绪:“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村蝉声,先听浑相似。”有人说:“火辣的天气本来就热得心头烦躁,再听到太多蝉子的叫声就使得心头鬼火冲。”不是蝉声多刺耳,而是你心头多烦躁,声声蝉鸣还是我们心灵的温度计。

  可是今天,人们更多的不再是关注夏蝉的鸣声,而是关注它的“营养”,关注它的美味,关注它背后的金钱。杭州网也在昨天以《知了成了零食和新菜身价暴涨!捕蝉人月入过万》为题报道浙江永康吃蝉捕蝉热。报道说知了掐头去尾油炸吃来“嘎嘣脆”, “前阵子有人统计,说永康每天要吃掉5吨知了。”这两年知了身价暴涨近八成,1斤熟知了销售价格最高达到150元。知了贵了,捕蝉人自然就多,以前,永康当地农民会在晚上七八点钟,提着一盏强光灯去树林,在树下铺一张塑料布,使劲摇晃树枝,受到惊吓的知了就会往有光的地方飞,农民只要“守株待兔”即可。现在有了“知了粘”,装在钓鱼竿的头部,可以自由伸缩,知了只要一粘上就跑不了,于是,许多农民开始在白天捕捉知了。“这两年干这事的农民越来越多,竞争也激烈。以前,他们晚上随随便便就能捉到10来斤,现在只有六七斤。”即便如此,还是有人靠捉知了月入过万。

  我总觉得这种食美味和高收入的报道对人们是一种误导。大自然的每一种生物,都是地球生物链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环。链条上的任意一环断了,就会破坏相应生态圈的平衡,圈圈相互影响,最终破坏的是我们人类自己的生态圈。这是小学科学课本上就学过的基本常识,为什么一面对美味金钱的诱惑,我们就忘了呢?就要对蝉儿们赶尽杀绝呢?

  我们应该向这个护蝉的老人致敬,希望更多的人士,更多更年轻的人士,自觉地像这个可敬的老人一样,都来保护这种不知疲倦的夏日歌手,给我们的城市增添情趣的小精灵。也请抓幼蝉的先生女士们手下留情,你们不缺那么一口小吃,不缺那么几个小钱吧,不要被这种伤害生灵,危害自然的行为脏污了你们的双手,污染了你们的心灵。

  对蝉儿手下留情,就是就是对我们生存环境的保护;对蝉儿口下留情,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放生。(作者 胡胜明)

标签:
责编:胡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