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机器识贫”令扶贫政策更具“暖意”
2017-07-14 09: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7月9日,患病卧床的江苏省盐城滨海县蔡桥镇大汛村5组王信兰,接过村干部递来的《低收入农户帮扶手册》,满脸惊诧地问:“我没申请啊?”“你5月底住院,县里机器识出你因病致贫。经村里评议、县里核查,帮你建档立卡,享受所有帮扶政策。”村干部话音刚落,60岁的王信兰泣不成声。(7月12日 央视网)

  自己没有申请,扶贫政策主动送上门,在大数据系统的支撑下,贫困户识别打破了传统“老路”,系统根据采集的信息,综合比对后,能准确识别贫困与否。不得不让人感叹,科技进步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影响,已经不单是效率的提高,而是可引发服务思维的转变、理念的创新,作用不可小觑。

  相比之前申请贫困户资格,需要困难群众主动提出申请,开出各种证明材料,村委会收到之后进行初审,再经过乡镇(街道)、县区进行复审,最后在村(社)上进行公示;大数据系统识别贫困户,既不需要贫困群众申请,也不用提供任何证明,甚至在贫困政策到来之前都不知情,这样的识别方式当然更有“温度”,也更有效率。

  贫困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家庭收入又是个外人无法精准量化的指标,人心隔肚皮,有人不愿意在左邻右舍面前展示自己的贫穷,也有人为了得到“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故意装穷。与此同时,交申请、开证明这种确认贫困与否的办法,不仅很麻烦,而且难以保证材料的真伪。此前,被媒体曝光的“贫困户开小车”“贫困户住豪宅”“贫困户奢靡享乐”,充分印证了人为识贫模式的局限性。

  系统以农户为单位建立数据档案,数据涵盖方方面面,还联网人社、卫计、民政、住建、残联等相关部门,实时共享相关数据信息。通过对农户动态收支情况实时比对,不管是收入超过扶贫标准,还是支出接近或超过因病、因灾致贫的参数,系统都会准确判断。这种模式确认的贫困情况,自然更为准确,也更为及时,算得上真正的客观操作、动态识贫。只要你在系统的综合计算下低于贫困线,那么你就可能成为被帮扶的贫困户。同理,一旦高于此标准,就会被系统自动从贫困户人员中剔除。这样的识贫方式,提高了识贫效率、准确性,不失为优质的创新。

  在系统的实时监控下,致贫、返贫的贫困群众都会第一时间被系统知情,再启动人工核查程序,确认之后主动送上帮扶政策,安装这个系统的“机器”,显然是受人待见的,也更能让贫困群众感受到政策的阵阵暖意。

  新闻链接:http://news.cctv.com/2017/07/12/ARTIkPAgfgzxAYcFhltxumBn170712.shtml

  作者:勇军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