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侃是宝鸡市东南镇纸沟村党支部书记,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短短5年里,他带领村民从山坡上破旧的土坯房搬到了地势宽阔、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移民新村,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从人均纯收入5849元(2012年)增加到8460元(2016年),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他带领群众把村里一条条泥水路修成了水泥路,村民们小康路上的步伐变得快且稳。
2016年 10月,年仅 51岁的杨佩侃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村民严爱荣说:“他把大伙从山上搬到了川里,我们却把他从川里抬到了山上”,这句话让听者无不动容。2017年6月29日,中共宝鸡市委做出了《关于开展向杨佩侃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向杨佩侃同志学习,弘扬先进,凝聚意志,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追赶超越,建设最具幸福感城市贡献力量。
那么,向杨佩侃同志学习,我们要学些什么?我个人认为,主要要学习他的三种精神。
学习他不忘初心,把群众的幸福当做自己事业的无私。日子逐渐富裕起来的杨佩侃在家人的反对声中走上村支部书记岗位,一上任就着手实现带领大家从条件艰苦的老村搬出去的目标,即使面对质疑他也毫不动摇,最终帮助村民们实现了搬进新村的梦想。我们要学习他的不忘初
心,始终如一,只有每个党员干部把人民群众的幸福当做自己的事业去打拼,才会实现一个个小梦想汇聚成的“中国梦”。
学习他敢于担当,“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整村搬迁是一个工程量很大的项目,难度虽然很大,但带给村民的好处也很多。因此杨佩侃一定下这个目标,就心无旁骛的为之努力,在和病魔的艰苦斗争中继续既定的目标,他和时间赛跑,最终在他倒下的时候,全村304户村民搬离了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平房。试问:如此坚韧不拔的劲头还有什么目标完成不了?反观当下,存在浮躁心理的人不在少数,有些人对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钟热度,最终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杨佩侃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缺乏一心一意的专注。因此实现目标的关键就是向着目标“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习他严于律己,不计个人得失的大智慧。上任之初,有人质疑杨佩侃当支书的目的不单纯,担心他是为了一己私利而开展搬迁工作。但他用实际行动彻底打消了这些质疑和担心,他不但没有利用支书的便利为自己谋私利,而且常常牺牲自己的私利为村里谋福利,“私车公用”从不在村上报销、自掏腰包修路修学校、严禁村干部吃请、安排自己和亲戚的工程队为村里做义工等等事情数不胜数,为了村里的事业,他把自己的利益丢在一旁,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与爱戴。时下,扶贫政策“最后一公里”中出现一些蝇贪蚁腐,一些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之便把黑手伸向了贫困户的物资,他们就是没有杨佩侃的大智慧,虽然得到了一时的利益,但是却永远失去了正直的心,失去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失去了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实乃得不偿失。
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明白,只有像杨佩侃那样,用“爱人、敬人”的心才能赢得群众“爱我、敬我”的心。
作者: 李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