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费措施一轮接一轮,收费清单制度不断完善,为何仍有一些企业抱怨缴费项目过多、负担仍然太重?近日,本报记者随国务院办公厅“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组赴多个省份探访了有关情况。督查中,有些企业反映,行政审批不收费了,但行业协会开始收了,政府部门收费少了,但中介服务收费多了;个别收费项目取消只是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严重影响清理涉企收费的实际效果。(人民日报6月18日)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后以"狐假虎威"喻比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这不,问题来了。据相关报道显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组赴多个省份探访了有关情况。督查中,有些企业反映,行政审批不收费了,但行业协会开始收了,政府部门收费少了,但中介服务收费多了;个别收费项目取消只是改头换面、卷土重来,严重影响清理涉企收费的实际效果。或许同笔者一样的疑问,缘何简政放权会带来中介机构的此消彼长?行政审批不收费,行业协会收,所收费用有何出处?谁给了行业协会收费的权力?
显然,这种狐假虎威、借公权谋私利的操作手段,非行业协会一己之力所能为。因为,督查发现,行政类收费项目明显减少,但依托行政职权向企业征收的中介服务收费有增多趋势;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收费项目明显减少,但依托垄断地位实施不合理收费的现象在一些领域有所抬头;政府收费给企业带来的负担相对减轻,但一些不合理的罚款、检查、保证金等给企业带来的负担仍较重。事实上,这些行业协会不外乎“扯大旗作虎皮”而已。很多不合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协会商会会费,根源是其依靠的行政权力或垄断地位。试想,如果没有“虎威”何来“狐假”?
说白了,行业协会任性收费的“狐假虎威”,还是来源于个别地方、一些部门放不下手中的“权”和“利”,舍不得由来已久的既得利益。珠联璧合分得利益的“一杯羹”。
诚如有评论所述,整治“红顶中介”,简单几个字,却承载着迫切的进步诉求:既是简政,也是惠民;既是规范市场,也是规范公权;既是改革深入,也是反贪污腐败。其实,一直以来对于行业协会或是“红顶中介”都被民众戏称为“二政府”既: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很多时候看似已达到简政放权,实则是行政部门和中介机构之间“暗度陈仓”的利益输送、“官商勾搭”。因为这些组织介于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许多行政审批程序规定,企业需提供政府指定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查意见或检验结论,也才导致这些中介机构取得了类似行政审批的权力,把“隐形审批权”当成掠取暴利的工具。
回到简政放权的核心,它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它是强化管理,保障民生的守护者。说的更为直接一点就是“削权”,是自我革命,以利于推动经济转型,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内需潜力、形成新动力,从而增强政府治理、建设现代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权威性,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对行业协会任性收费的“狐假虎威”笔者不愿过多的猜疑。但,当机立断斩断公权的私欲,营造没机会腐、没能力腐、没胆子腐的审批环境迫在眉睫。治标治本,釜底抽薪方能长治久安。落到最为根本一点,厘清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尤为重要。当权力透明了,边界清晰了,照章办事,又何来私欲作祟下的“擦边球”。
开弓没有回头箭。行业协会任性收费的“狐假虎威”,是开“简政放权”的“倒车”当止。但笔者以为,只要能理顺利益链条与“病态”收费逻辑关系,只要政府部门能切实履行权力清单的责任,纪检监督部门能深挖个中利益输送相关责任,定能以良币驱逐劣币,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消除行政审批灰色地带。(文/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