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官方微博消息,日前,西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案一审宣判。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负责人指出,法院依法给予惩处,彰显了法律的严肃性。环保部将采取严格的质控手段,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中国新闻网6月17日)
环境自动监测,顾名思义通过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质量指数,真实有效的传输给相关监督部门,以便对周边的环境及空气质量适时把控,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当然,这一监测数据务必是不掺加任何人为成分的。然事实上,近年来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可谓层出不穷,让不少人五味杂陈。既有企业篡改自动监测数据逃避监管行为;也有环境监测部门主动造假者;亦有偷梁换柱,制作“阴阳台账”避监管;还有暗度陈仓,暂断污水注入清水蒙混过关的。其实,企业运用多样化手段无可厚非,但对于监督部门自身而言,造假环境自动监测要“帮衬”的是谁?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环境自动监测成手动“帮衬”首先撇不开一个“利”字。排污企业造假,为了达到少交甚至免交环境污染税费的目的。但地方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形同虚设,数据失真情况严重,与地方环保部门主动造假,为了显示治污政绩不无关系。再者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考核压力、实现环境质量达标等目的,出现行政管理部门指使监测站编造、篡改监测数据,用来维护地方形象。未曾想,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监测出来的数据和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有偏差,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更会误导政府,导致决策失误,影响治理污染措施的力度。
有据可查,有法可依。事实上,环境保护部门就空气质量监测不乏各类法规、方案。《“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已然对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提出了多项举措。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如西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案一样,总会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者,究其原因,无论是企业为了利益铤而走险,还是监管部门为了扭曲的政绩观,参与造假或者推波助澜,都折射出的是执法中的监管不力,信息不公开、透明所致。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以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为突破口,将采取严格的质控手段,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同时,对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和查实,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提高违法的成本,值得一赞。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原因多种,来自方方面面,并非突然发生,更非偶然。它与本地区长期以来过度依赖gdp,对环境保护的习惯性忽略和畸形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有鉴于此,还得从领导干部的相关考评机制入手,否则,就算防范和惩治机制再严厉,也难保没有心存侥幸、想方设法去暗度陈仓者。因为,环境自动监测成手动,最终“帮衬”的是自己。
蓝天碧水是人民群众最为渴望和备受关注的。空气质量的好坏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环境自动监测成手动“帮衬”着实值得警醒。愿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能落实到位,愿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能如实,并成为领导干部政绩中的硬货;愿老百姓能真切感受到监测数据“获得感”,并以惩处机制唬住监测数据的造假。(文/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