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流通领域“短板”就是待开拓的空间
2017-06-13 09: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从物流过程看,我国物流保管费用是发达国家的2倍,管理费用是其3至4倍;从流通组织看,多级批发、多级零售现象普遍,每增加一个环节,平均加价5%至10%。(6月12日 人民日报)

  国内流通领域,成本高、效率低是一大顽疾。在国内消费市场,商品零售价和出厂价差别较大的现象很普遍,多数是流通环节成本过高所致。在批发环节,一些商品不仅要经过一级批发和二、三级分销环节,而且为了争到超市货架的好位置,往往还得交一笔不低的进场费、宣传费。如:国产乳制品流通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超过50%,而进口奶一般是一级代理商直通门店,有些产品由超市直接从原产地进货,没有过多中间环节。

  从物流过程看,这几年,由于过路费过多、过高,加上各种乱收费、乱罚款,畸高的运输成本侵蚀了上下游产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上下游企业生产积极性受挫,进而对整个经济带来不利影响。再加上,我国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还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配货体系,各干各的,一些物流公司的货车空载率近40%,比发达国家高4倍甚至更多,一边是“车等货”,一边是“货等车”。再加上很多地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使货物在物流集散地之间的频繁倒腾,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另外,各种商品的管理费、抽成、房屋租金等让经营者也很难忍受。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当下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中,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就已经超过2000个。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流通行业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在成本上,仓储、配送、管理、运输等环节是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最大支出。物流成本过高,不仅加重消费者的负担,也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障碍,消费端越远,流通成本越高,产品跑远了根本没有竞争力。

  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恰恰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机遇和待开拓的空间。要降低物流成本,一方面要建立大物流体系,把海、陆、空统一起来,减少空载率,降低物流环节的运输等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各种仓储设施和市场,建立“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各种管理收费。还有一方面,投资者从互联网+入手,为产业链设计出自动化、智能化的决策、配送系统,推动行业的升级。另外,还应该减少税负等,杜绝重复征收等问题,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将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政策扩大到有条件的鲜活农产品等等。(胡建兵)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