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江苏作文题是: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在改变我们出行方式的车中,在便利我们出行的路上,又有哪种车比得过高铁带给我们的时代变迁呢?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总让人沉浸在那行云流水的文字里。而在“生活中离不开车”的思考里,这也是一个真实的数据。一九三四年初,沈从文母亲病重,他从北京坐火车到了长沙,又从长沙坐汽车到了桃源。再往前面便没有公路了,沈从文只好请朋友花十五元钱租了一只新船,向万山丛中的湘西逆水而上。坐了十一天的上水船,又下船步行了一天,终于回到了故乡。可见,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从北京到湘西凤凰的路有多远,等待有多漫长。
岁月不居,时代如流。而今,从北京到凤凰,已经是一天内便足以到达的距离。滚滚向前的车轮,折射出了中国向前发展的影子。生活中离不开车。在众多的车中,火车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符号。一列列奔跑的列车如一管管流淌的血脉,为祖国大地输送着便利与幸福。
从197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5.17万公里,到201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万公里以上;从1978年旅客列车平均时速54公里,到2016年底高速列车最高运营时速达350公里。铁路在发展,铁路的发展也在改变着我的生活。2016年,我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27.7亿人,其中动车组列车发送14.43人,占比超过52%。高铁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快车道和民生快车道。
这样一组数据,落在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眼里,是怎样的沧海桑田?记忆中,童年的乡村里,多少村民一生囚于乡村的“渡口”,不曾看过外面的世界。九十年代求学,从湖南到苏州是两天两夜的中转周折,落下过仓皇钻车窗的伤痛,有过车厢内“金鸡独立”的拥挤。工作以来,离乡背井的工作曾留给远方父母几多牵挂和思念,而今,几个小时的高铁就可以载得动乡愁,让天伦之乐走入了更多寻常百姓家。
快捷的交通,缩短的时空距离,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以前的绿皮、闷罐、大棚车已被现在漂亮、安全、快速的列车所取代。远方不再遥不可及,我们更乐于用回家的脚步表达思念。“公交化”的城际铁路,让“双城族”也拥有了团聚的幸福。“说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奢望,更多人走向了诗和远方。中国铁路联通世界,把“地球村”联成了一个更紧密的整体。中国高铁成为留学生最想带回家的“新四大发明”之一,成为中国现代化生活的闪亮标志。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只是局限于交通闭塞年代的美。高铁飞驰的当代,与相爱的人乘白驹过隙,赏江山如画,一生仍可以只爱一个人,携手江湖,又岂不更浪漫、更幸福?(文/胡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