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保定祖孙三辈考取同一大学,在不同的年代,他们走进了同一所大学,体验了以“高考的名义”而带来的些许人生转变,不管是时代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这些转变也从一个侧面连缀起世纪的共和国的历史……(6月7日 北京青年报)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没有之一。高考自始至终都是以“公平、公正”为特点,承担着社会人才选拔的重大历史使命。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高考也与时俱进,一直致力于更合理、更科学地进行人才选拔。河北保定祖孙三代同考一所大学,在不同的年代体验着“高考名义”带来的不同人生转变,也再次昭示,今天的高考让人才选择更理性。
时光飞逝,我们逆向拨动时光秒针,回首保定一家祖孙三代高考历程,从祖辈郭树松高考为吃饱肚子,当上公家人的冲动,到父辈王振立参加高考就是八十年代千军万马同挤独木桥的激烈竞争,再到到孙辈王颖昕参加高考就是多一份人生选择的机会的平淡从容,三代高考,三种认识、三种态度,从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高考与时代发展中的同频呼吸。
随着中国改革号的巨轮的破浪前行,中国社会也在经历着飞速发展,当今中国需要更多有创新思维、有独立思考习惯、有调查研究能力、有解决实际问题应变能力的人才,衡量和培养这一类人才,很难有整齐划一的标准。肩负着国家人才选拔使命的高考,也随之逐步趋于完善、更加科学,高考命题、招生制度一直在不断调整、优化。
高考科目从固定考几门调整为实行3+“6选3”或3+“7选3”,是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特长;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在一定程度克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打破了“一考定终身”,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浙江、上海两地考生正历经着“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新高考”,这或许意味着沪浙两地学生“一考定终身”时代的终结,这也是全国高考的一项创新和试点。有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社会是多元,需要的人才也是多元的,如今,高考不再是进行人才分配的唯一渠道,虽然它依然是青年改变命运的“主流”,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成功机会的增多,以往高考“独木桥”变宽了,即便挤下来之后,还会有另一番广阔的天地任君选择。难怪与祖辈、父辈同考一所大学的王颖昕面对高考如此坦然:考上大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是多了一份人生的选择!(吕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