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恰逢40周年,在历经多次大大小小的制度革新之后,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正如火如荼。(6月6日澎湃网)
自恢复高考以来,每年的高考广受社会社会关注,高考已经成为一大社会热点,甚至说一切都在为高考让路。为什么高考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除了高考与每个家庭都息息相关外,还有就是高考背后的指挥棒作用。笔者认为,高考广受关注缘于“高”而非“考”。
高规格。每年一到高考季,新闻、媒体等就大肆宣传,什么“史上最严高考”、“史上最严安检”等更是让人如临大敌。不仅仅是考场环境、安保的升级,交通保障更是一切为高考让道,什么交警开道、爱心车队、交通管制、限行放权等,真是五花八门。有的城市全程护航高考,启动全城静音模式。而一些家长为了子女参加高考也是煞费苦心,提前高价预定星级酒店套房,让考试点周边的酒店宾馆一房难求。
高期望。某知名网站发布2017年《高考家长操心指数》,用大数据展示了高考不为人知的一面。广东、江苏、山东、河北的家长最为孩子高考操心,最希望孩子考取北京、江苏、上海等地区知名大学。其实这不仅仅是在今年,自从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就成为了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子女最大的期望,从最早的期望以高考实现知情返城、跳出“农门”,到后来的以高考端上“铁饭碗”,再到现在的以高考选择好的大学和专业,镀上名牌大学之“金”,实现以后的高收入就业。为了高考有的家长带着考生请神赶庙,拜佛烧高香,足显对考生的期望值有多大。
高压力。对于考生而言,高考既是其十二载寒窗苦读结果的检验,也是自身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点。在社会、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注下,却让考生背上了难以卸下的包袱和压力,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诱导之下,有的考生甚至把高考当成了人生的赌注。从近年来出现的高考前考生集体毁书现象不难看出高考带给考生们的压力之大。当然这不仅仅表现为考试的压力,还有高考后甚至是以后人生学习、就业、成家、立业等多方压力。而这样的压力不只是来源于高考的“含金量”给自己带来的对高考的恐惧,还有家长的期待和社会的关注。
高考之热不是缘于六月的高温天气,也不是考生在试卷面前的“燎烤”,而是高规格、高期望、高压力下的高考“三高”。如何给高考降温,笔者认为,首先是转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思维认识,加大正面宣传引导,特别是那些自学成才典型的报道,让社会保持对高考的平常心。其次是通过教育制度改革,特别是高考制度改革,发挥高考指挥棒作用,配套就业制度改革,改变社会选人用人观,给予学生更多科学的引导,为人才提供更多样的成长路径,让高考不再牵动社会的全部神经。
新闻链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01733
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