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2017年高考进入一个月倒计时,各地考生忙着做最后的努力冲刺。在四川省成都市,有位刚满50岁的“高考生”,每天带着厚厚一摞高考资料泡在茶楼复习。他叫梁实,是参加高考次数最多的考生,今年已经是他第21次赶考,因年复一年地坚持考试而被网友冠以“高考最牛钉子户”。(5月9日视觉中国)
临近一年高考时,今年梁实又在“情理之中”引起了社会关注,但不知他此次能否取得“意料之外”的好成绩,圆了30多年来的大学梦呢?从“碧玉年华”到“知命之年”,久经“考”验的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仿佛是该“知命”仍不“知命”,既让人感到同情,又让人觉得不可理喻。
有人认为他同“非清华不上”的吴善柳一般,把年华好韶光都浪费在了赶考上,是一种偏执,很是不值。确实,站在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他的“付出”与“回报”几乎不成正比。每一次赶考,要花费时间精力备考,要面对周遭不解的眼光,要承担考试的压力和焦虑……而所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是去年的453分,这是20次高考中首次达到二本线,但离川大数学系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但他的偏执,早已不是对“价值”和“成功”的偏执。高中毕业后他曾“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后来仅用一年时间就赚了上百万,对于事业走上正轨的他而言,高考已不是成功的“独木桥”和“敲门砖”。政府放宽高考报名年龄限制,重燃了他考大学的念头,尽管屡战屡败,依然继续前进,他在“反复添柴,烧一壶很久不开的水”。这样的偏执,源于心头一直“梗”起的遗憾,源于对喜欢和梦想的坚持。
其实,很多人一生都在“偏执”赶考,只不过有人选择了官场,有人选择了商场,而梁实选择了在国人心中占有独特地位的高考考场,才因有些“另类”而放大了“偏执”。
有人评论说梁实或许更适合商场,要学会和自我和解,但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的人生选择似乎显得有点不地道。就个人喜好而言,并不存在“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一说,梁实只是在追求他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体验,想圆他心中的大学梦,这种行为虽不值得倡导,但也不应该被否定。此外,这么多年来该工作就工作,该照顾家人就照顾家人,他的赶考之路既“狂热”又“理性”,经过岁月的磨洗,高考之于他而言已不仅是一种偏执,更是一种情怀。
正如77岁开始作画,留世1600余幅作品的摩西奶奶所说,“当你不计功利地全身心做一件事情时,投入时的愉悦、成就感,便是最大的收获与褒奖”。考试也罢,绘画也好,无论开始早晚,无论成功与否,每个人都有权利保留对于心中喜爱和梦想的一份偏执,一份情怀。
作者:谢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