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以揭露和批判助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
2017-04-13 09: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人民的名义》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全景式展现了反腐败斗争的艰难与复杂,生动、形象又不失艺术的夸张与虚构,揭露和批判淋漓尽致,凸显了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紧迫性。 

  点赞也好批评也罢,丝毫遮挡不住艺术的光芒。然而,这部反腐热剧的成功,不只是创作者们的荣耀,更是当下人们对反腐败斗争成效的高度认同和一致赞许。该剧将贪腐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沦陷,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的扭曲以艺术的形式逐一呈现在观众面前,与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取得的显著成绩交替叠加,更让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生态中的不良现象深恶痛绝。 

  剧中反腐金句不断,凸显中央反腐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老虎苍蝇一起打”“小官巨贪”“团团伙伙”“吹吹捧捧”“能人腐败”“会所腐败”“有权不能任性”“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干部素质不如一般老百姓”……《人民的名义》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反腐败斗争实践,通过剧中角色之口不时迸出耳熟能详的反腐金句,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尤其是中央反腐败斗争的决心和魄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反腐败斗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从干部到群众,从官方到民间,已经结成全覆盖的天罗地网,反腐败已经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普遍共识。 

  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更是一堂生动的警示教育课。剧中有剧,课中有课。汉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请来老干部陈岩石给省委常委会作报告,重温战火纷飞的年代,重温虚报两岁年龄为了入党的纯朴,重温15岁就扛炸药包上前线的特权,重温火线上生死十分钟的残酷……重温激情燃烧的岁月,对每一个观众而言,都是一堂生动的政治教育课,让人震撼,让人警醒:没有无数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没有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战争年代相比,我们的党员干部,哪有违规违纪搞特权搞腐败的特权?回归传统,回归党章,回归我们党的宗旨,回归共产党员的纯粹与激情,已经汇聚成滚滚洪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正引领着全党走向新的胜利。 

  “四个意识”的缺失,是最可怕的缺失。无论是高育良的“汉大系”、李达康的“秘书帮”,还是孙连城的看破红尘为官不为,在党纪面前最终都轻如鸿毛、灰飞烟灭,成为笑谈。“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绝不是空谈,剧中相关角色口口声声大谈人民、大谈宗旨,但所思所想所做却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心思、小利益、小团体,哪里有“四个意识”的影子?从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个党员干部都会这样说这样写,但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却往往是两张皮。这种可怕的撕裂,并非忽视政治学习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在新的形势下,极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出了偏差,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玩物丧志迷恋升官发财……。对腐败分子、变质变节者必须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予以坚决斗争,以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揭露与批判是自我净化、自我革命的一种手段,让政治生态回归风清气正、绿水青山才是终极目的。创作出来的作品,永远只能代表过去,只能作为欣赏、评判甚至褒贬的对象,对此无可厚非。我们没有理由期望《人民我名义》涵盖反腐败斗争的一切。但笔者相信,在反映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作品中,自有她应有的位置和价值,既是开启之作,又为更优秀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础。 

  以揭露和批判的武器痛击不良政治生态,助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笔者认为,《人民的名义》做到了。(于治国)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