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在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人们返乡祭祖,郊野踏青,既追思先人,又感恩生活,还享受着明媚的春光,清明节成了这个季节最暖心的节日。
对清明节的传统记忆,从杜牧的那首诗开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但实质上,历史上的清明节并非“凄凄惨惨戚戚”的,荡秋千、蹴鞠、植树、踏青等等都是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到了近代,祭祖的意味越来越浓,让清明节逐渐成了扫墓的代名词。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清明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每年清明前后,全国的中小学生都会到附近的烈士陵园祭扫,献上一枝花,敬一个队礼,举办一场追思会,朗诵一首诗,唱一首革命歌曲……,青少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崇敬,并用英雄的遗志勉励自己,刻苦读书,成为国家的栋梁,报效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
但近年来,这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在很多地方被淡化。祭扫烈士墓逐渐演化成了踏青,甚至被春游所取代。而即便是祭扫也流于形式,失去了核心的内容,一路下来,没有了仪式感的孩子们根本无法感知到活动的意义。英雄,在中小学生中变成了空洞的词,陌生的词。
而且,在境内外某些势力的勾连之下,意识形态领域也刮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妖风。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英雄成为段子手调侃的对象,并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前两年就有某著名主持人辱骂已故革命领袖的事例,也有某网络大V公然诋毁革命烈士邱少云的案件,虽然经过行政和司法的程序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理,但流毒甚大,一时难以肃清。更何况,看似平静的社会实则暗流涌动,历史虚无主义等反动思潮随时可能沉渣泛起。
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我们都从高速的进步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抚今思昔,今天的幸福都是无数的先烈舍生忘死创造的。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的活动不仅不应该淡化,而且应该大力的提倡、加强,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把清明节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日,让爱国成为人人遵守的优秀传统,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英雄,感恩英雄,争做英雄”良好风气,让“清明”的天空更清明!(胡子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