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刚刚开始,人口问题就已成为代表委员及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议题。在生与不生的问题上,代表委员与老百姓各有认知。以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建议修《改婚姻法》,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以实现人口的预期增长。而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并不认同,从诸多调查数据来看,民众对生二胎等事关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担忧大多数是经济问题,普遍认为孩子多是好事,但生孩子就意味着失去工作,没有收入来源,收入低,养不起是个大问题。
由此可见,在人口问题上,政府与民众,政策与民意之间还有不小的沟壑。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同频共振。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在不远的将来人口问题不会成为阻碍民族兴盛,国家进步文明的“绊脚石”“拦路虎”?
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在社会福利上对适生群体及家庭加大倾斜。比如,对待超生有经济性罚款。相反对待多生孩子的家庭也应有适当的经济性奖励和政策性帮扶,正如某两会代表的建言“补贴至少要够奶粉钱”。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民众的担忧和顾虑,让人们敢生育,且养的起,从而实现政策与民情的同频共振,进而推动我国新时期人口大计的实现。(文/冯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