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发布《“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中新网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也是中国2020年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最后冲刺阶段。《“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落地更加表明了在这关键的时期,交通领域正努力冲刺,想要展示“大手笔”的决心。
近年来,得益于资源的不断投入和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陆路、公路、水路交通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突破。其中以高铁的表现最为突出,高铁以“当仁不让之势”走在我国交通领域发展的最前端。中国高铁“后发先至”,实现了“弯道超车”。短短几年,高速铁路从无到有,从行业的学徒到行业的老师,从国内走向世界。
正逢高铁建设的黄金时期,《规划》的落地为我国高铁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议。高铁建设过程中,既不能“齐步走”,也不能“一家独好”。笔者很欣慰地看到了《规划》中指出“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可见“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同样也适用于高铁的建设。在继续保持和优化东部城市高铁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建设的中心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规划的制定也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以部分地区优先发展,形成示范效应,逐步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达成国内高铁领域内部的“共同富裕”。这样既满足了中西部人民的迫切希望,又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还能实现高铁建设的区域均衡发展,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以部分领域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也是同样的道理。以高铁为基础打造一批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更加需要考虑如何与公路、航空、水运等领域达成有效配合,形成沟通协作,优势互补。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交通领域的“共同富裕”,只有这样实现交通现代化才真正可期。
需要提醒的是,速度、数量、覆盖范围等内容确实是我们关注和追求的重要指标,但是对于质量的“苛求”始终要放在第一位,安全性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基本的指标和最重要的关注点。对于指标的要求要建立在资源的集约、合理利用上,不能“为了修高铁而修高铁”,坚持合理规划线路和站点等,供求相对应才能物尽其用。中国高铁所承载的“中国标准”正在行业中推广,既是规则的制定者,自当制好“度”,守好“则”。
随着《规划》的正式落地,中国高铁2020版图初现,我们静静等待着,期待着:待到2020年,中国高铁的版图更新亦如规划的模样呈现给世界,那将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我们终将共同见证。(张绍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