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魏大爷半年前参加了一个保健品讲座。讲座上,讲师对他一口一个“爸爸”叫得亲切,在几轮小礼品赠送和健康知识讲座过后,魏大爷糊里糊涂就买了2万块钱保健品。可这保健品给老伴吃后,老伴病情反而更严重。后来,魏大爷找公司退保健品时才发现那些人的真面目:“根本不是之前那个一口一个‘爸爸’的‘儿子’”。(2月28日 《桂林晚报》)
记得以前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人的钱最好赚,有人说是孩子,个个都是小皇帝,在家说一不二,要买啥就得买啥;也有人说是女人,女人爱逛街,爱化妆,爱买衣服,花钱大手大脚;其实最好赚的人群是老人,因为他们太好被骗了,稍微一忽悠,就能把几十块的东西以几千块的价格卖出。据中国保健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这些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的保健品销售公司非常熟知老人的情感和心理需求,会打亲情牌,一口一个“爸爸”叫的比亲儿子还甜;会打小便宜牌,利用老人爱占小便宜的心态,以免费赠送礼品的名义把老人吸引过来;会打饥饿销售牌,一边刻意夸大保健品的神奇疗效,一边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总之,这群人是把老人的心理摸得透透的,不把你的钱骗走不罢休。
有骗子不可怕,怕的是投诉无门,像魏大爷这种明明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却无法讨还公道,只能安慰自己花两万元买了个教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来这类保健公司很“聪明”,它们并不生产产品,而是从正规厂家采购,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去现场一查发现,这些公司卖的保健品都是有正规批号的,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卖得贵了点,成本几块卖你几百块,所以没有依据处罚涉事的保健品销售公司。
再退一步讲,即使被查出来是假货也不要紧,其一、我国的《产品质量法》诞生于1993年,对制假售假的罚款标准仍停留在5万元标准。相比制售假者获得的暴利,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二、我国对制假售假的刑罚力度明显过小,去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条销售额远超起刑点的制售假线索,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是要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电台、手机短信、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一是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花言巧语,不贪图小便宜,以免掉入消费陷阱。二是要加强保健品科普宣传,告诉大家认清保健品不等同于药品,不具有治疗作用,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三是要让医疗人员进社区,举办保健品科普知识讲座,在社区橱窗设立保健品知识专栏,宣传保健品知识,并设立举报电话,建立社区食品药品监督网络。
其次,要加强对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切实维护和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一是监管部门要对市场上的保健品进行严格审查,以保证保健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二是要建立追踪调查制度,一旦发现有用欺诈手段推销老年人保健品的非法组织和个人,公安、食药监等执法部门要协调行动,严格执法,坚决打击。三是要进一步建立监管保健品销售管理机制,别让不法分子打着“一个愿卖一个愿买”、你情我愿的幌子,逃避监管,逃脱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