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山寨文化”缘何“暴走式”蔓延?
2017-02-13 14: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有媒体报道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五千年文博园景区内,出现了号称中国最大的山寨兵马俑群,上千个兵马俑场面震撼,据华商报记者调查,该兵马俑群依据西安临潼兵马俑一号坑建造,人俑按原比例复制,文博园管理人员对景点建造前是否获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授权不了解,称已向游客解释是A货,有其他原创内容,无侵权意向。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色名片,可谓是稀世珍宝,吸引了广大国内外群众前来参观。可是,近几年,各路山寨兵马俑齐上阵,就连兵马俑出土地西安也未能幸免,甚至山寨货还漂洋过海到欧洲开启了“复制兵马俑巡展”,五千年文博园景区更是打造了占地8001000平方米的兵马俑群,门票叫价120元。兵马俑不再是稀罕物件,其神秘面纱正一层层脱落,公众消费兵马俑也不再显得急不可耐、趣味盎然,而更像是目睹一场泥人站队的壮观。大行其道的山寨货只是做到形似而神不似,缺少文化内涵的简单复制,不仅伤了文化本身,更消磨了公众对历史文化的细细咂摸。 

  也有这种观点,复制文化是为了更好的传播文化,也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还能为公众提供更多选择,何乐而不为?但这只是饮鸩止渴的一时效应。第一家主题公园锦绣中华落户深圳时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后如“龙卷风”之势向全国蔓延,如今观众看主题公园也就不过是公园而已,其主题却显得索然无味。再有旅游古镇,刚出炉时门庭若市,成为一个地方活招牌,但现在千城一面的古城出现,再也难博眼球。缺乏创新思维,缺少挖掘文化内涵的精神,驱利而动、一哄而上的跟风复制,终将让文化精髓的传播举步维艰。既然复制的赝品不可取,那缘何“山寨文化”仍以“暴走”的姿态蔓延开来?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利”。复制者心中不乏“速度致胜”心理,早开发早赚钱似乎成了某种金科玉律,还没找到文化的下手点便盲目仿制,扯着文化的幌子以期迅速瓜分经济蛋糕。再者,2016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大众需求,节假日正牌旅游接待地应接不暇,各类复制景区顺理成章成为游客第二选择,需求催生供给。但总归是商业性最大化驱动下的仿制,哪还顾得上历史文化的面目全非? 

  公众走马观花式消费也是原因之一。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消费者对“山寨文化”的买单无非助长了其肆无忌惮之势。一来,旅游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消遣,而非特被某种文化所吸引,最直观感受到的便是文化的表象,缺乏探究文化内涵的观赏顶多也就是饱饱眼福,谁还会在乎真的兵马俑千人千面?二来,除了文化本身,复制景区在价格、交通、人流上,看起来都更亲民,成为经济平平家庭出游的不二选择。 

  当然,正牌景区对文化的“坐享其成”也难辞其咎。淡季慵懒,旺季手忙脚乱是很多景区的写真,部分正牌景区常以“唯我独尊”自居,只顾啃文化老本、吃现成,不愿将更多精力用于文化持续发掘、景区精细化管理上,甚至有景区工作者对自身文化内涵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花心思向游客灌输文化精髓。同时,不乏看到各种“山寨文化”横行的背后也是正牌文化放纵的结果。正牌景区只有在接到游客赝品投诉时才站出来指正追责,才想到文化品牌的维权,而实施过程中也大多陈词“依法保留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的权利”,后续也就不了了之,缺乏维权的及时性和刚性举措,不免为“山寨文化”开了后门。 

      把模范作为创新的基础和途径,本身并没有错,但我们却陷入了复制性生活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如何遏制“山寨文化”对历史文化的侵蚀,值得我们反思。
       作者:罗凤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