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新闻网2月5日报道,“武宣某中学一老师为买车,向毕业学生发动‘众筹’捐款,并称等学生结婚时再打红包还给学生……”此行为引发了社会很大争议。虽然当事教师已经将“众筹”到的1000多元钱款全部退还给学生,但仍受到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俗话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以来,老师都被社会寄予了道德的典范,社会的楷模。教师向学生“众筹”买车的行为(即便是毕业工作了的学生),一则确实有满足自身虚荣的嫌疑,二则也为师生关系添上了经济纠缠,难免会让人把师德联系在一起来进行评价。姑且不说向学生“众筹”买车,即便向社会“众筹”买车,我想,放在“教师”这个特殊身份中,也会“被师德”牵扯其中的。
当今,社会关于教师行为的评论很多,但是真正关心教师群体的声音却很少。从客观上看,如今的教师不管是地位还是待遇,几乎可以说正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次。例如,师生矛盾中,不论原因,首当被社会“口诛笔伐”的是教师,被相关部门严重处理的仍是教师;个别教师犯错误,“一竿子打死”的是全体教师,背黑锅挨骂的仍是全体教师。即便是安分守纪,“被违规”、“被腐败”的依然摆脱不了教师,不久前教师放假期间“AA制”聚餐被处罚、教师下班买“占道”商贩蔬菜被处罚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每年的教师节,几乎快被成为了“反腐日”等等。
待遇方面,可以说,工作了一二十年的教师,绝大多数收入还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更别提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虽然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但是纵观我国广大的中小学教师,除了每月领取的那点微薄的死工资外,还有任何额外的收入或补贴吗?答案是否定的。正因为教师的收入微薄、有限,才有了现实中“只见无数教师考公务员,未见一名公务员考教师”的现象,才产生了新闻中的教师“不耻”向学生“众筹”或“求救”,才能实现自己的消费愿望、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的“不当”行为。
其实,社会、媒体以及相关部门在对个别教师的某些不当行为进行批评或指责的同时,何不换个角度,去感受一下广大教师们的生活状况,关心一下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一些他们的生活水平,安慰一下他们的精神需求……毕竟,排除“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追求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权利。
当社会中把“抠门”、“穷酸”、“算计”当着是教师的代名词时,我想,这不仅仅是教师的悲哀,更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习总书记说:“人生本平等,职业无贵贱”。广大的教师们,何尝不希望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