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空巢父母如何走出孤独悲情
2017-09-29 10:17:00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1
听新闻

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之深超乎想象。很多父母都把子女视为生活的重心,视为他们精神情感世界的支柱。


“我最无助的时候: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日前,一篇关于空巢老人的报道广为流传,引起许多空巢老人和外出游子的强烈共鸣。空巢老人如何解决养老和生活照护,外出子女如何赡养父母,这些多年来持续热议的话题,再次引发广泛讨论。

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发展深化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父母和子女分离成为大势所趋,而且这一趋势还有可能继续扩大。一方面,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中小城市青壮年流入大城市的现状,造成了规模庞大的空巢老人。另一方面,哪怕父母子女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里,由于居住条件改善、核心家庭兴起、代际之间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不少年轻人也选择与父母分开居住。哪怕两三代人同居一城,老年人仍然难免空巢。父母和子女,都可能更多地存在于彼此的手机通讯录里。

老年父母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彼此独立生活的现状,给传统的家庭赡养和照护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要照料老年父母的生活起居,其前提条件就是子女经常近在身边。哪怕是“情感赡养”,也要求大量的日常陪护。毕竟在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方面,书信、电话、视频通讯,都无法代替身临其境的日常陪伴。

近几年来,针对空巢老人问题,社会各界都提出了大量道德倡议,甚至在法律政策层面都推出了“常回家看看”的规定。这些倡导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它们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空巢老人的处境。无论是离家千里的游子,还是同处一城的子女,都很难通过法律政策和道德层面的倡导,就能够让他们回到老年父母身边,提供“情感赡养”和日常陪伴。除了倡议、劝导子女承担起责任,让更多家庭恢复养老功能之外,也要通过各种办法,动员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养老事业,发展多元化的养老模式。

在目前阶段,家庭仍然是最重要的养老单位。子女的赡养和陪护,可以给予老年父母莫大的亲情温暖和精神慰藉。在这一点上,其他任何养老机构、专业服务都难以取代。在人口老龄化迅速来临,一些地区老龄化程度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法规政策、城区规划、产业布局、行业导向,还是社会文化、道德舆论,都应该最大程度地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使更多家庭具备或者恢复养老功能,使更多老年父母有条件跟成年子女共同生活,享受子女的陪伴照料,安度晚年。

毫无疑问,家庭无法完全解决养老问题。总有一些老年父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享受子女的日常陪伴。专业养老机构、养老产业企业、提供养老助老服务的社会组织,都是养老事业的重要力量。但是,受制于体制机制、法规政策和市场盈利能力等多方制约,目前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一方面,众多老人因为床位不足被拒绝在养老院之外,庞大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许多专业养老机构都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运营困难。一些成本低廉、灵活方便的养老模式,比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也发育迟缓,没有足够的覆盖能力。当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时,应该尽快梳理相关的体制机制问题、法规政策问题和市场环境问题,破除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使更多资源进入这一领域,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平衡。

空巢之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年父母不得不承受骨肉分离,在思念子女和情感孤独中备受煎熬。由于特殊的传统文化,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情感之深超乎想象。很多父母都把子女视为生活的重心,视为他们精神情感世界的支柱。一旦成年子女离巢单飞,在父母的精神情感世界里,就可能面临一场天塌地陷般的危机。摆脱空巢之苦,老年人自己也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不应该一味指望子女和养老机构。他们应该把生活和精神情感的重心从子女身上移回自己的身上。老年人只有找回自我,把关注点放在自己的精神成长和情感丰富上面,才能走出孤独悲情,找回健康向上的生活。

晚景未必意味着凄凉悲情,它也有可能是“人间最美夕阳红”。参加老年大学实现老有所学,参加老年群众组织和联谊活动实现老有所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志愿服务实现自我价值,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参加文化娱乐活动,使生活充实健康、丰富多彩,这些都是老年人找回自我、恢复活力的重要途径。只要正视现实问题、找到症结所在、多方采取措施,就能让更多老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做到了这些,涉老新闻就能少一些泪点,多一些感动人心的温情。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