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网评大赛 > 作品展示 > 正文
“江”潮正起时,“苏”写新辉煌
2021-09-30 09:37:00  作者:  孙佳佳

一世纪风雨兼程。1921年,中国共产党从烟雨朦胧的南湖上的一叶扁舟,一路乘风破浪,到如今以燎原之势绽放万丈霞光照耀东方,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百年史诗。在这段可歌可泣的百年岁月里,随处可寻得“江苏印记”,她如一块璞玉,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闪耀,引人注目,让人留恋。

党建引领“强”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江苏历来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经济工作。注重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以党建促产业发展,以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总值不到50亿元的“一穷二白”,到如今全省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GDP百强;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占据1/4。特别是在2020年,全省上下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持党建引领,“强”抓经济发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战役,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打头阵,25万个基层党组织燃星火,520万名党员当先锋,让党旗飘在一线、堡垒筑在一线、党员冲在一线。稳稳按下经济社会生活“重启键”,全省经济走势画出漂亮的“V”型反转,实现了经济指标超过10万亿元的“再攀新高”,迈出强有力的“江苏步伐”。

以民为本“富”民惠民。“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在江苏视察时的深情话语。一直以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百姓富”浓墨重彩写入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篇章。围绕“稳就业”“保民生”的主体任务,江苏聚焦富民惠民,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尽最大可能创造出更多的“金饭碗”“银饭碗”。时刻牢记“小康路上一户不少、一个不落”的发展惠民理念,推出建档立卡、一收一支、消费扶贫、五方挂钩、阳光扶贫等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的做法,从“苏北可能成为全国农村住房条件最差地方”到苏北“洼地崛起”,这一切都见证着江苏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始终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完善高品质生活的制度体系,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高水平交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答卷”。

绿水青山“美”丽宜居。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作为经济强省,江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答好“选择”与“放弃”判断题,做好“保护”与“防治”必答题,在发展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和最大公约数。在全国率先出台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率先划定生态红线,率先开展绿色发展评估,守住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实施“263”专项行动,整治各类环境污染,消除各种环境风险隐患,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加快培育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先后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江苏省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工作实施方案》等地方性法规……在全省织就了一张生态环境的防护网,努力建成百姓期待的“美丽江苏”。

文明新风“高”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适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江苏紧扣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加快构筑思想文化引领高地、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文艺精品创作高地。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站在民族文化复兴的高度,大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着力打造大运河、江南文化等文化名片,托起“高原上的高峰”。南京获评“世界文学之都”,扬州获评“世界美食之都”;“双遗产”地苏州沧浪亭推出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吸引大批青年人打卡;808万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基层,传播文明、引领风尚;享誉全国的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突出,27个全国试点、21个省级试点县(市、区)率先推进。江苏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让更深沉、更持久的文明力量浸润江苏人民,照亮江苏高质量发展之路。

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江苏将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使命,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奋力“苏”写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篇章。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