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轨道上的江苏”,令人魂牵梦萦,望眼欲穿;
放眼当下,“轨道上的江苏”,蓝图正成实景,越来越美。
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基础设施,以高速铁路为代表的轨道交通,是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领域、关键支撑和重要载体。水运和高速公路发达的江苏,轨道交通尤其是高速铁路,一度是交通发展的一大痛点——“苏南有路无网、 苏北无路无网”。特别是苏北,高速铁路存在大片空白,一些地方甚至“地无寸铁”。不仅不便利民众出行,也掣肘了全省经济的南北融合与均衡发展。
轨道交通,从省域看,既是民生问题,也关乎全省区域均衡发展大局和发展格局的优化提升,同时还是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的题中之义;从全国战略层面和更大地理空间看,则关系着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以及深入推进 “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因此可以说,建设“轨道上的江苏”,是回应全省民生期待之需、是顺应均衡发展大势之需、是呼应开放发展大局之需。
过去5年,“轨道上的江苏”喜讯连连,成效卓然。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江苏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最迫切的任务,加强自主性谋划、创造性落实。“轨道上的江苏”建设蹄疾步稳,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大跨越,完成了“从追赶全国”到“领跑全国”的历史性蝶变。连盐铁路,结束了除徐州外苏中苏北其他地区不通高铁的历史;徐宿淮盐铁路开通后,全省13个设区市实现“市市通动车”;江苏铁路“脊梁骨”连镇铁路,将苏北与苏南无缝衔接;郑徐高铁,使苏北高铁全面构成“铁三角”,全省高铁连环成网。目前,江苏“三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铁里程跃升至全国第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跃居全国第二,双双领跑全国。
放眼江苏大地,一条条互联互通的轨道上,一列列风驰电掣的高铁,正在提速着民生幸福、加速着经济发展、加快着区域融合,奔向美好的远方。高铁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出行速度和质量,更促进了人才和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和资源更快、更充分地合理流动与高效集聚。全省各地正在围绕高铁做文章,加快铁路建设与带动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推动铁路建设与沿线产业发展协同互进,高铁经济方兴未艾,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高铁也为城市空间拓展、南北跨江融合发展、沿海新一轮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提供了新条件。
以江苏东北端的连云港为例,由过去普铁时代陇海铁路的东端点一跃而为K字型高速铁路的中心,由过去乘大巴到南京近5小时缩短到现在最快不到2.5小时,交通通达性和出行便捷性实现了飞跃式提高。犹记之前一则报道:连云港某大型药企到外地招聘人才,对方因询问得知连云港没有高铁便转身而去。现在,这个人才引进的痛点一去不返。高铁对于连云港产业发展的重塑,作用也很明显。单说旅游业,之前主要辐射周边500公里左右客源,高铁则将辐射范围扩大到1500公里甚至更广区域,让山海相依的连云港不仅名声在外,而且近悦远来。
前不久,《江苏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出台,建设轨道上的江苏有了“升级版”。展望未来,到2025年,高铁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县级以上节点,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率先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到2035年“轨道上的江苏”全面建成,高铁干线、城际铁路、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货运铁路等组成多层次现代化铁路网络……“轨道上的江苏”的加快深入推进,必将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篇章不断提供强力支撑,高质量助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