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评大赛 > 作品列表 > 正文
致敬老支书,拿出新担当
2018-09-30 10:01:00  作者:  戚小强

  改革开放40年,江苏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巨大的精神财富。老支书精神就是精神财富的一种。万丈高楼平地起,合抱之木生毫末。从“春到上塘”到乡镇企业,从华西村的吴仁宝到马庄村的孟庆喜,从昆山之路到张家港精神,江苏力量汹涌澎湃,基层力量不可或缺,基层党组织从未缺席。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基层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各项工作成倍增加,治理难度急剧上升。“老支书”作为基层党组织的当家人、基层发展的带头人,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克服种种困难,调整思路举措,付出巨大心血,在乡村、社区、企业、机关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一干数十载,痴痴为党为民奉献一生,获得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他们中既有吴仁宝这样的全国皆知的标杆人物,也有默默无闻、踏实肯干的“无名英雄”。小支书、作用大。他们的光芒并不璀璨,但曾经照亮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之路、改革之路、创新之路,曾经温暖一群人的心、凝聚一群人的力量、振奋一群人的理想。

  盘点江苏改革40年的辉煌历程,既要看到那些耀眼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工程、大项目、大战略,也要看到工程背后的人力、战略背后的人心,以及汇聚人力、凝聚人心的党组织和老支书。经过两轮寻找,我们发现,目前全省曾任职15年以上的老支书1668人,其中20年以上的723人,30年以上的154人。基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江苏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今天,我们向老支书致敬!

  最好的致敬是传承,传承的基础是了解。改革开放之初,我省大部分地区仍然贫穷,但贫穷没有限制住老支书的创造力、行动力、战斗力。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不断解放思想、实干担当,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小巷总理”许巧珍,退休后在社区一直奉献到80多岁,用一颗真心换来社区的和谐稳定;高校里,担任院党总支书记的汪永进一肩挑两职,实现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徐州马庄村原党委书记孟庆喜,带领马庄人拔了穷根、富了脑袋,让马庄村成为中国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

  最好的传承是学习,学习的基础是比较。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经济富有不代表精神富有。物欲横流的年代,利益多元、价值多元、思想多元。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尤其要防止心灵的贫穷、理想的贫穷、信仰的贫穷、知识的贫穷。老支书精神是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是解决当前不少党员信仰缺失、动力不足、本领恐慌的一剂良方。基层党员干部要以老支书精神为镜,联系实际、查找差距,明方向、见行动,真正拿出新担当、干出新作为。

  学习老支书,就要静下心来扎根基层。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在未来江苏发展的地位将更加重要,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关注基层、融入基层、奉献基层。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真下基层才有真收获,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干出样子,“把脚跟扎在基层,把口碑立在民心”。

  学习老支书,就要心中有民敢于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尊重群众需求,以群众的忧乐为忧乐,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一件加以解决。

  学习老支书,就要清正廉洁作风正派。人民群众往往通过身边党员干部认识我们的党。基层党员干部离群众最近,尤其要规范自身言行,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干的不干,不该拿的不拿。最有说服力的廉洁是勤政,最有感召力的正派是爱民,基层干部必须把全部精力放在为民服务上,放在推动地方发展上,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