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网评大赛 > 作品列表 > 正文
推动江苏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先行区
2018-09-12 08:50:00  作者:  谭浩俊

  从80年代的乡镇经济,到九十年代的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再到二十一世纪的国企改革,江苏经济的四十年,是一步一个脚印、活力不断释放、质量不断提升、带给人民的福祉不断增多的四十年。

  回望过去四十年,江苏经济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能够始终坚守在中国经济第一方阵,并在多个领域引领中国经济,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就是改革、创新、务实、开放,用改革的精神扫除障碍,用创新的力量促进发展,用务实的作风凝聚力量,用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江苏经济在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超越之后,今天,开始攀登一个新的平台——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苏有条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江苏经济要想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有新的地位、新的提升、新的突破,就必须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走在前。省委、省政府提出江苏要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有充足的依据和良好的条件。江苏经济不仅在总量上是全国第二,在质量上也有自己的优势。特别在均衡发展方面,江苏有着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条件和优势。不仅地区之间发展相对平衡,城乡之间也比较平衡,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的领域,也都比较平衡。把平衡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平衡的潜力激发出来,江苏毫无疑问应当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成为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

  江苏需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一个地区经济好不好,关键看活力。活力强,则经济盛,活力弱,则经济衰。过去四十年,江苏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一直保持充足的活力。以乡镇企业为主时,活力四射。特别是苏南,更成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也称作“苏南模式”。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并驾齐驱时,不仅沿袭了乡镇经济活力,更注入了市场经济元素,将乡镇经济、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优势紧紧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新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了改革开放的一个样板。那时的江苏,已经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足鼎立”的格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苏又在国企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用了3~5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国企改革任务,实现了国企体制机制的转换。保留下来的国企,也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现了体制机制的转换,激发了企业活力。正是企业活力的不断释放,江苏经济才能活力无限。要想保持这样的活力,就需要在发展思维和理念方面有大的转变,毫无疑问,高质量发展是保持江苏经济活力和实现江苏经济新飞跃的最有效方式,也是江苏经济活力的源泉。

  江苏必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先行区。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是某个阶段、某个时期的某种需要,而是江苏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实现的转型,是时代赋予江苏的新的使命,也是历史给予江苏的新的机会。过去四十年,江苏抓住从乡镇经济到国企改革的所有机会,也实现了江苏经济的跨越发展。也就是说,江苏在如何抓机遇、促发展、推转型方面,是有经验的,也是做得到的。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口,江苏也必须走在全国的前列,必须担负起这一重要历史使命。江苏可以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放缓一点,但决不能在经济转型方面落后于其他地区。也只有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先行一步、走快一步、赶大一步,江苏才能在第一阵营站稳脚跟,并力求新的突破。

  长风破浪会有时,昨天的雄关漫道,怎比得今天的人间正道,能够在过去四十年屡创奇迹的江苏人,又岂能不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江苏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又一亮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