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评论丨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见证者——简析话剧《新华方面军》
2022-11-06 22:0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方面军》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的话剧,全剧集结了国内一流主创团队和演员阵容,呈现出史诗般的艺术效果。

要演出一部报业史可谓难上加难,更何况还是有着漫漫84年历史之久的党报。编创之初经过大家商讨,确定了该剧主要关注《新华日报》 “1938—1947 年”期间的重要事件,并提出了“ 对当下之新华也应有所观照、表现”的要求。罗周在本剧中沿袭了她一贯擅长的四个章(场)的形式,增加了一序章、 一楔子、一余韵,把多样的情节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框架之内。

《新华方面军》首演后获得多方好评,可谓亮点迭出,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老报人口述历史的方式代入剧情。新华日报创刊84周年,其间历经艰辛和磨难,经历了无数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在这样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如何才能凸显一条线索,做到多而不乱,就需要相当的智慧。该剧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位75岁的报人后代杨先生,由他口述,把一个个重要事件串联起来。建党百年之际,《新华日报》、交汇点、新华报业网同步开设《号角催征》专栏,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话剧《新华方面军》中老报人口述历史的剧情正是脱胎于这一事件,通过老报人夹叙夹议的口述方式,非常自然地把历史和现代有机融合在一起。

抓住典型事件。本剧以客船 ‘新升隆’号遇袭沉没、《新华日报》移渝出版、抢米事件、皖南事变、《屈原》公演、《新华》撤离等重大历史文化事件为脉络,在典型事件中完成对新华报人的形象塑造与精神礼赞。1941年1月18日,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登载周恩来的题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诗上首赫然入目地写着另九个大字:“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这是新华日报历史上非常重大的事件,剧本用了一整场来表现,当报纸最终突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碍,如期刊登周恩来题词,报童们在舞台上挥舞着新出刊的报纸,屏幕上油印机滚筒不停翻滚刊印时,不由人热血沸腾,为新华报人在艰险时刻的沉着坚定、勇敢智慧而骄傲。

穿插感情辅线。剧情要引发观众共鸣,就必须重视情感的表现,本剧设计的四个虚构人物,他们之间交缠着同志之情、朋友之情、爱人之情,给剧情增强了细腻感和饱和度。而这样的感情又是有层次的。最高层次的是新华人对党的忠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豪情。剧中有着离别、牺牲、轰炸、伤残,这些惨烈而残酷的事件使得剧情基调无比肃穆凝重,而美好感情的存在使得剧情有了别样的温度,同时令剧情张弛有度。

有诗意呈现。《新华方面军》绝大多数取材于真实事件,但是却在末尾设计了戏剧性的一幕,那就是在”新升隆号“中牺牲的于锦如其实并没有死,她化身李太太,潜伏在敌人的内部,这时,观众才如梦初醒,回忆起之前埋下的伏笔:烈士的遗体中没有发现于锦如,秦一江对杨子斋说起梦见锦如再嫁,秦一江追悼会上锦如一闪而过的身影……这时,当初看起来费解的旨意在剧情末尾才真正解开。“雨巷、重逢、李太太、回忆与思念、压抑与痛楚”,伴随于锦如的讲述,观众在身临其境的哀伤中,竟能体会到难以言说的诗意之美,这便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舞美设计精巧安排。本剧之所以能呈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和舞美设计的精巧分不开。如:武汉、重庆两地分印的场景在同一个时空呈现,却毫不违和。元宵之夜,值班室两边墙上门窗呈现俯瞰交错的角度,将空旷的气氛瞬间拉满。最为令人激荡的是,郭沫若话剧《屈原》上映时,演员屈原激昂的朗诵和众人齐声的朗诵令人震撼:“把这黑暗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伴随着悲愤激昂的诵读,多媒体屏将话剧《屈原》的诗行满屏投射,音乐响起,演员定格成群像,在舞美和剧情的相互应和下,将《新华方面军》激情澎拜的史诗气质完全衬托出来。

战争年代,“新华方面军”就像投枪和灯塔,揭露黑暗,启迪光明。和平年代,“新华方面军”继续履行时代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论是流血牺牲的至暗时期,还是奋进新征程的激情时代,它都坚守自己的一方阵地,传播真理、鼓舞人民,勇做党和人民的喉舌。“新华方面军”所蕴藏的红色基因值得歌颂和铭记,新华精神必将世代传承下去!(言语

标签:
责编: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