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剧《盐阜往事》无论从选材、编剧,还是故事结构来说,都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舞台形式方面更是让曲艺和戏剧有机结合,也堪称是一种创新,整场演出自然流畅,有高潮、有亮点,不失为近年来一部较好的革命题材戏剧。
曲艺剧《盐阜往事》是目前江苏省首部曲艺剧,本剧的时代背景设定在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挺进盐阜地区,在当地坚持敌后抗战,剧中以孤儿小山子、童养媳芦花、新四军女战士兰欣等一组革命中的“小人物”的成长经历,讲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大年代中,新四军战士在盐城坚持敌后抗战的故事,再现了“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军爱民民拥军的根据地图景。
首先是形式上的创新。曲艺剧,就是用曲艺的方式达成戏剧的效果,它是以曲艺和戏剧的结合,用多种曲艺形式来完成一个戏剧表达,戏剧是纲,曲艺是目,纲举目张,融为一体。剧中汇集了盐城大唱、盐城三人花鼓、道情、方言快板、苏北民歌等丰富的本地曲艺形式,又在有关场景融入了北方吆喝、双簧、相声、评弹等曲种,全剧共有19个曲种,她们有的各自成篇、独立成章、别具特色,载歌载舞,共同推进剧情的发展。盐城市盐都区群众文化艺术馆、盐城市淮剧团两家单位的青年演员的精彩演绎,既令观众耳目一新,同时又给舞台增加了活力,可谓是曲艺戏剧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其次,曲艺剧《盐阜往事》中对于主要剧情的选取也颇见功力。这部曲艺剧,演的是小山子、芦花们的成长史,但其背后展现的则是20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盐阜地区的抗战史。抗日救亡、减租减息、统一战线、妇女解放等一系列充满时代特征的关键字,在一部剧中能够充分完整地得以展现。尤其是1941年夏天,以邱东平为代表的华中鲁艺的一批师生在建湖县北秦庄壮烈牺牲的故事,之前就曾被创作成电视剧《喊魂》、淮剧《北秦庄之恋》、舞剧《烽烟桃花飞》、音乐剧《华中鲁艺记》、杂技剧《芦苇青青菜花黄》等剧种剧目反复歌颂,这次《盐阜往事》同样选择了这段故事,用曲艺剧的形式演绎,同样演得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这足以说明它本身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吸引力和震撼力,也是本剧的高潮所在。
最后,落到具体的剧本创作上。本剧中涉及到的盐城大唱、盐阜说唱、三人花鼓、道情、快板、荡湖船、打莲湘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盐阜地方曲种以及北方吆喝、双簧、相声、评弹等外来曲艺样式,剧本唱词文本创作各具特色,恰如其分,从目前的演出情况看,本剧的文本把握上还是颇见功力。
该剧在立意的深度、戏剧的矛盾冲突、形象的典型性、戏曲化与生活化的处理、舞美的写意化追求等方面还有继续打磨的空间。曲艺剧《盐阜往事》让我们看到了这种曲艺戏剧化的舞台新形式的勃勃生机,看到了曲艺与盐阜大众之间的情感关联,看到了创作者从历史出发,从生活出发又再次回归时代,融入生活的不懈努力。(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