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和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江苏省举办了包括几乎所有体裁种类的大型美术展览。题材之丰富,主题之鲜明,视野之宏阔,风物之多样,水平之精到,令人观而叹之也。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和江苏近十几年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色人物的新风貌,新成果,的确展示了新时代的一派蓬勃生机。
一个展览能够围绕“新时代”这个最根本的思想主旨,调动省、市、县各个层次的美术人材进行创作,并涵纳各种美术体裁,将之凝聚为统一而又多样的艺术样式,并非易事,充分体现主办方与时代精神息息相通的审美视野和胸襟。实际上,思想主旨确立后,更需要艺术家能够在深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图解,从而彰显出艺术表现魅力的千姿百态。这几年,从全国美展一直到如今这个展览,类似的主题和题材层出不穷,但观后仍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它一方面体现了江苏艺术家心系祖国,情关民众,思接时代的意向,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江苏美术界的艺术实力。
我们看到,要能很好地抓住主题成功地进行创作,艺术家必须敏锐而真切地感知近十几年来中国和江苏大地上所发生的令人感奋的时代变化,真正做到“笔墨当随时代”,艺术当随新时代。这个展览中,作品既有描绘新的城市建设成就和景观,也有刻画新农村一派忙碌兴旺的画面;既有高耸的大厦,飞跃的跨江大桥,驶进中的高铁和船舶,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又有充满希望、丰收的田野和修葺齐整的农舍;既有阳光灿烂、云彩飘荡的天空,也有灯火如昼、流金溢彩的夜色;既有红色景点和烈士陵园,又有曲折宛转的亭廊和幽静的园林;既有端庄儒雅的知识分子(如院士形象),又有正在挥汗如雨、普通劳作的工农形象;既有曲艺名媛正在演出的芳姿,又有正在抗疫中的医生和支援中的军人;既有青春倩丽的少男少女和欢乐玩耍的儿童,又有安享幸福生活的老人;既有辽阔的绿水青山,又有荷叶如盖的花鸟;可以感到作品流露出艺术家心中洋溢出来的由衷的喜悦以及与之相合的真诚的审美态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稚拙天真的儿童画更为画展带来了难得一见的烂熳之趣。童真的嬉戏是别样的天地,童真眼光中的新时代自有别样的一番世界。
令人惊异的是,农民画也作为一个特定画种在画展中呈现,手法纯朴而绚烂,装饰意味浓,画面中流露出新时代农民的欢快明朗的心境,生活康足的状况一一得到展现。他们不再是蛰伏于社会低层的毫无艺术感觉的人群,而是绿水青山的见证人,也是江苏富饶景貌的丹青妙手。
在艺术手法上,由于各种美术体裁的整体展示,似难以统一的艺术标准进行评价。就中国画而言,写意作品虽然不少,但工笔画作仍然占据了多数——在细摹精绘新时代人物和景物上,工笔当然自有胜场。特别是色彩的运用上,工笔更是显示了它所具备的特殊的表现功能,并与现代都市的生活情调和都市的人物情态十分吻合。其实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与工笔从来都是相谐并行的,可谓工中有写,写中有工。工、写分殊,只是在明清画坛才逐渐扩展开来,特别是徐渭和陈淳二人将大写意的手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现代画家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和傅抱石等人手中发扬光大,表现了一种描绘新生活的艺术可能。这种可能在当今新时代更是展示了自由广阔的空间。而工笔亦如此。如果说,在传统绘画中,工笔多用于宫廷以及道释题材的话,那么如今工笔几乎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限阈,成为一种可以包罗万象、汇纳各种题材形象的艺术手法。这一切都在这次画展中得到验证。
富有意味的是,与中国画偏于工笔相对照,不少油画作品却显示出某种写意的风致,尽管写实作品仍占有重要比例,但写意却成为油画的一个亮点。用写意来说明油画,可能会令人诧异,这几年很多油画展多采用“意象”这一词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的审美追求,其实在我看来,“意象”油画说到底还是在于注重写意。中国画以写意见著,油画也可以这样说吗?甚至人们还可以问,雕塑也可用写意加以称之吗?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能在作品中注入艺术家的强烈的情感因素,并且不拘外在物象的束缚,不拘材料媒介的限定,皆可以写意一词表达其鲜明的主观倾向。在这方面,油画显然受到了中国画的影响。问题在于,偏于写意的油画在表现新时代的题材形象上究竟有什么好处?一言以蔽之——自由。除此之外,写意的油画更符合江南文化的品质和趣味,在江苏这方情意缠绵且草长莺飞的土地上,滋生出与中国画异曲同工的写意油画,一点也不令人意外。我们从刘海粟、林风眠以及颜文樑、吴冠中和苏天赐的油画作品中不都能看到或奔纵或流丽或洒脱的写意风调吗?如今先辈的艺术经验在新一代油画家的手中再度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既照亮了画坛,也映现了新时代蓬勃的节奏和生机。这种情形不仅可以用以说明油画,而且也可以说明水粉和水彩,这些画种不再是陪衬角色,它们在写意运用上,在为新时代抒情上,非但毫不逊色,甚至自有独绝的佳境。
相对于中国画和油画,这次画展中的版画和雕塑同样各有千秋。同样的题材,类似的主题,在版画这里艺术手法显得那么明快,又给人以那么深刻的感觉。而在雕塑这里则又增添一份凝重的视觉力量,像铜鼎,如古钟。如果说,中国画和油画在整个画展中仿佛是一曲抒情散板的话,那么雕塑则似曲中的打击乐,如鼓,似铙,令人心神为之一震。
摄影作品也被纳入这次画展中,与其他美术体裁相比,在创作过程和媒介传达上,摄影显然能够更直观而记实地再现了新时代江苏各种人物情态和场景。这一曾对传统写实油画既带来便利又产生很大冲击的艺术种类,并没有因为科技手法而消泯它的主观性能,剪裁的匠心,角度的选择,瞬间印象的捕捉以及摄影特技的采用,都为摄影作品平添了其他艺术形式无可比拟的美感。
我们看到,画展中许多作品(尤其是中国画)的构图,既有宏观统摄,又有微观洞察,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总体上讲,却有一个值得关注的艺术倾向,即偏于俯瞰式的全景写照,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特点。为了显示画面的气势,也为了全面地观照和反映新时代江苏的山河风貌和各种建设场面,这一构图方式的选择似乎就在情理之中了。
画展有没有可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的空间呢?有没有可以批评之处呢?就我个人之见,至少一些作品的名称确定就值得艺术家好好思量。有的作品名称过于直白,几乎画什么就径直而称之。其实作品名称并不是一个简单事情,而是关乎艺术构思和立意的审美问题。好的作品名称往往透露出作者内在的人文修养,好的名称题目对于作品具有一种点化作用而耐人寻味,一个富有寓意的名称往往可以引发人们丰富的遐想。中国传统绘画就特别注重这一点,一些具有高妙寓意的名称,就会让作品有余韵而使人咀嚼。反映新时代生活的艺术作品,不能在名称确立上成为草率的急就章似的简单注解。
毛泽东曾为一场鏖战写过一首词,其中有两句:“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我觉得,“今朝更好看”这一词句就可以作为一件作品绝好的名称,这里借以用来说明和形容这次整个画展也是十分合适的。新时代,新画卷,真是今朝更好看!(樊波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