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谨防实名制被AI换脸虚化
2023-08-22 10:38:00  来源:南方日报  
1
听新闻

许多人梦想着当高管、做老板,若突然发现自己名下多家公司,却不一定是件好事。近日有报道称,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身份证照片,通过AI换脸技术绕过各地政务APP的多重人脸识别,冒充他人身份开立公司或是对公司已有股东、法人代表进行替换。这些公司或是经营不善各处借贷,最终却把“被法人”变成了“老赖”;或是一开始干的就是违法勾当:虚开发票、偷税洗钱、套壳诈骗,使受害者陷入更深的法务纠纷。

事实上,借助他人身份信息开立公司、担任法人的情况一直都有,有人上当受骗,也有人恶意牟利,招致一系列责任归属问题。2019年以来,全国多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相继推行企业登记身份信息“实名制”。这使得开立和变更公司不仅要提供身份信息,更绕不开人脸识别登记。但借助近来饱受争议的AI换脸技术,借助一张身份证照片,不法中介就能构建人体生物模型,做出眨眼、点头摇头等多种微动作和微表情,最终蒙混过关。

冒用身份、“代过实名”已形成灰色产业链。上游负责从数据库和社群中盗用个人信息,中游负责提供AI模型技术,下游则具体对口潜在用户,瞄准各地政务APP的系统漏洞,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对其打击不彻底、不系统,难免“春风吹又生”,助长侥幸心理。因此,亟须提高违法成本,缩短追责周期,避免更多侵害。

但在受害者乃至旁观者的视角下,突如其来的“黑锅”带来的烦恼仍然不少。有人反映申诉后“只是被说教保护好个人信息”“跑流程格外繁琐”,也有人突然面临司法纠纷,工作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得到的仅是撤销处罚却未有积极反馈。据统计,截至2019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接到的冒用他人身份证信息办理登记的举报数量约为2.9万件,还要算上已经发生但尚未被发现的冒用行为。事后补救固然重要,更要吸取教训,加强对AI技术的引导和监督,界定“底线”与“红线”,化解使用者的担忧情绪。

魔高一尺,道也要高一丈。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漏洞和风险,政务机关加强自检自查、积极开展技术升级很有必要。此外,还要做好动态监督和提醒,对异常记录及时跟进反馈,变被动为主动,维护公民信息安全。(默达)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