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一个名为“天府少年团”的偶像团体,在四川成都线下发布单曲,并宣布正式出道。随即,该团体因团员平均年龄仅有8岁而引发热议。8月24日晚,该团体所属公司称: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解散天府少年团,并认真妥善处理后续工作。(8月25日 《南方都市报》)
五天内,“天府少年团”即经历了“出道”、改名和解散,可谓昙花一现。尽管其经纪公司发文称,公司不是把孩子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在孵化具有时代意义的新一代少年榜样;并强调进入团体的成员都需要热爱学习、积极努力,多才多艺,他们当中不仅有学科代表,还有三好学生,经纪团队对成员的第一条要求就是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再完成艺术训练,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纵观经纪公司所做系列操作,“初衷不是商业化”的托词,无疑是苍白无力的。事实上,3月初,“天府少年团”选拔的海报就表示,公司将重金打造出道单曲及MV,短视频平台全面热推成员出道,这一切,要是脱离了商业化逻辑,是难以想象的;而翻阅这家经纪公司的微博,一篇《ASE偶像产业2021牛劲十足》的文章,更是赫然宣示:ASE国际偶像训练基地中国首站落户成都,以首个出道偶像团体“天府少年团”拉开ASE在中国的偶像产业序幕……显然,将偶像养成逐渐转化为稳定输出的产业链,这才是经纪公司的内在动力,只不过掩饰对孩子的未来隐伏了更多、更严重的后患罢了。
舆论拉锯中,还有一个尖锐的诘问,“家长是怎么想的?”的确,面对超出孩子负荷、违反成长规律、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毫无益处的裹挟,放弃思索与抵制,甚至用观望、喜悦来等待,确实反映了一些家长的不智。在教育焦虑日益蔓延的今天,家长们本应该自觉担当,与以孩子人生为代价的极端营销炒作保持距离。然而一些家长的选择却正好相反,这实际上是在传达一个信息,在很多成年人的观念中,只有“趁早出名”才是王道。殊不知,自然天成的“偶像少年”毕竟只是极少数,而他们的成功又是难以复制的,因此,“造星运动”并不值得向往和攀附。
都说少年时期是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义务教育都未完成的懵懂少年,就要超越正常的成长环境,模仿成年人的做派,在娱乐圈这个大染缸里挣扎沉浮,这岂不是本末倒置?相对于“年少成名”,像同龄的绝大多数孩子那样,远离大起大落,坐拥平凡朴实、健康快乐、水到渠成,难道不是更好?
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府少年团”的解散是一个镜鉴。它告诫娱乐公司,即便“打造少年榜样”的初心是好的,也不可以放弃社会责任;它更启迪广大家长,人生只有单行线,莫让“趁早出名”毁了孩子的纯真生活。文/陆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