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双减”政策下的第一个暑假,从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媒体报道,当家长们在眼花缭乱的童书市场上为孩子,尤其是为幼儿选书时,就会发现这不是件容易事。
经历过文化资源匮乏年代的人们,对书籍供应紧张、为借一本书跑几里甚至几十里地的苦楚记忆犹新。然而若干年之后,我们面临的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眼下各大书城里,儿童读物琳琅满目、堆积如山,令人望而兴叹。“选择困难”一方面印证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文化市场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个如何选择好书、怎样把有限的阅读精力用在恰当地方的家长之惑。
儿童该读什么书?首先当然是适合他们的书。据统计,2020年我国童书市场有新书品种2万种,动销品种数则达30万种之多,给孩子选书,既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又要与其阅读能力相匹配——不同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快慢之别,认知能力也不完全一样,需要结合其特点进行有选择地阅读,这实际上是一项相对专业的工作。从威廉麦加菲1836年开发出第一套分级阅读标准算起,儿童分级阅读在国外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我国,尽管部分出版机构也在进行分级探索,但总体而言分级方式还比较粗放。市面上大多数童书还没有进行明确的分级。借助专业力量,建立一套更加科学的童书分级阅读标准,将有助于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当下,家长们的选择焦虑也与市场上童书的良莠不齐有关。媒体曾调查发现,有的童书豁然展示血腥、暴力画面,有的直白描写自杀情节,有的出现低俗色情内容,等等。“儿童不宜”的童书虽然只是小部分,但增加了阅读的风险。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打击问题童书、整顿童书市场,取得明显效果。但是,一些刊载不适合儿童的露骨情节的图书还不时出现,一些粗制滥造、题材和内容高度重复的出版物依然屡见不鲜。不论是从童书占到整个图书市场四分之一的体量看,还是就儿童作为需要特别呵护的读者群而言,加强对图书市场的整顿和监管,确保孩子们“开卷无毒”是最起码的要求。
历史上,曾有学者受邀为清华学子开列了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深受欢迎。实际上,儿童读书也应该有一个权威的指导书单。近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一些儿童书单,但权威性、普遍性、市场认可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预期。谁来指导儿童阅读,怎样确定权威书单,如何检验阅读效果等等,这些是中国家庭迫切求解的问题。有关部门、相关机构、专业人士不妨聚合力量、开展研究,总结出一份权威书单来,这可能是成人社会送给孩子们的一份最好礼物。
哲人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指导儿童阅读,既需要书单指引,也需尊重兴趣偏好。今年暑假“双减”落地,减轻的是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开拓的是他们的阅读空间。不论古今中外,不论是历史、自然,科学、艺术,文化、哲学还是其他,图书馆里,孩子兴之所至、随手拈来、博览群书、遨游书海,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作者:李思辉,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