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的通知》,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年度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在十大目标之列,七项核心策略的提出也是首次系统地将静脉输液的质量安全管理落到实践层面。“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对于患者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3月22日《健康报》)
降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当前处于一个十分有利的时机。这是因为,前几年我国针对门诊过度输液,采取了有力的治理举措,很多城市都出台了“限输令”,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关闭门诊输液室,除急诊科和儿科门诊之外不得输液。治理门诊过度输液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为治理住院过度输液打下了基础、消除了阻力、提供了经验。
向门诊和住院输液同时说“不”,这样的齐说,有利于将过度输液治理得更为彻底。门诊输液虽然大幅减少,但只要住院过度输液仍然普遍存在,就无法真正治理好过度输液现象。并且从数量上看,住院患者的输液率和输液量,都要大于门诊患者,只向门诊过度输液说“不”,更大的漏洞就没有堵上。还要看到,假如门诊不能输液、但住院可以随意输液,就会鼓励没有达到住院条件的患者因为想输液而住院,造成巨大浪费。向门诊和住院输液都说“不”,可以避免这一弊端。
要齐说而非分说,更需针对医患双方。假如患者强烈要求输液,但医生按要求拒绝输液,这样的分说容易导致医患冲突。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因为输液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对医生心存不满的现象时有耳闻,就是典型的例证。反之,当患者不想输液,医生却想利用过度输液来赚取更大利润时,同样可能激化双方矛盾。唯有医患双方都理解过度输液的危害,并齐声向过度输液说“不”,方能确保治理成效不打折,并让医患关系不受此影响。
不同医疗机构保持步调一致,这一点也至关重要。过去治理门诊过度输液,以二级以上医院为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反倒可以大量输液,以至于一些小医院或诊所将“能够输液”当成吸引患者的有利条件,其结果是,大医院门诊的“吊瓶森林”已不常见,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仍然比较常见。只有大小医疗机构齐声向过度输液说“不”,方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分说”是局部,“齐说”是整体,局部做得再好,也属于单兵突进,难获全面胜利;“分说”是各干各事,“齐说”是相互配合,各干各事虽然也可见成效,但只有相互配合,治理方能不留死角和漏洞。过度输液的机构不同、场所各异,医患对此也存在不同想法,将这些差异都考虑进去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让医患同心、住院和门诊同步、大小医疗机构共同发力,方能尽快治愈这一顽疾。(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