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即将到来,让人们再次回想起在抗疫斗争中奋勇争先的医生们。他们站在抗疫最前线,凭借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攻坚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以及“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公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长城。当此际,再次向这些白衣卫士致敬,学习、弘扬他们身上的抗疫精神,是很有必要的。(8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医师节”,因正处疫情防控非常时期,而富有特殊意义。向抗疫卫士致敬,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将成为“医师节”的主旋律。据统计,我国现有注册医师360.7万人,乡村医生138万人,他们长年如一日践行全心全意护佑人民健康的初心和使命。尤其在疫情期间,4万多名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得失,逆向援鄂,和全国人民一起,将疫情迅速控制,其中,不仅体现了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也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医务人员与广大人民休戚与共的关系。疫情期间,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鼓励患者跳起民族舞的故事曾感动了无数人。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目前医患关系还比较脆弱,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原因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并对症下药。不过,“医师节”的设立,让我们在这个节日,能对医师这个群体多一些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多一些理解,有助于医患关系的大力改善。
设立“医师节”,增加公众“尊医重卫”意识,提醒患者需理性看待医疗行业,给予医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毕竟,绝大多数医生是恪守医德的,胸怀一颗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特别是,在抗疫战斗中,医生冲在最前线,为社会公众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健康长城。而医生群体,则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报告显示,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感染1716名,仅武汉一个城市的医务人员中,就有1102人感染。可见,如果再不公正地对待医疗行业和医生群体,最终受到伤害的只会是患者自己。
“中国医师节”,是公众共同的节日,有利于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医院和医生群体,应进一步创新管理和改善服务。患者到医院看病,不仅能得到高水平的诊疗,还要享受到家庭般的温馨服务。医院及医生,应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理念,贯穿到日常医疗服务中,创新与丰富一系列便民、惠民服务措施,把亲情和爱心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标准,使患者在医院享受到朋友式的照顾、亲人般的关怀,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有效地缓解医生的职业心理压力,更加专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医院和医生赢得更好的社会声誉和更大的亲和力。在此,呼吁全社会创建“尊医重卫”的良好社会氛围,医患携手共筑情感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