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2020年高校录取通知书寄递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级招委、教育行政部门、邮政管理部门、邮政企业和高校等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严格录取通知书投递签收流程,确保精准投递,强调“原则上坚持‘本人当面签收’”,不得投递至智能快件箱(信包箱)、代投自提点、物业或收发室等。
稍微关注高考新闻的读者,都不难了解这个要求的用意。此前,曾有通知书迟到导致考生错过录取的案例,还有一些家庭困难考生,没有及时了解助学政策,最终放弃了入学,等等。而在今年高考顶替事件频发的情况下,这个要求也释放出了别样的意义。
今年5月,山东冠县陈春秀直到参加完成曲阜师范大学成人高考、在学信网上查询学籍信息时,才意外发现自己在14年前已经“上过”一次大学。纵观这些年见诸媒体的冒名顶替上大学案例,录取通知书被他人冒领、截留拿走,成为了改变命运的重要一步。基于此,教育部和国家邮政局强调通知书的精准投递,十分必要。
时至今日,随着电子档案系统不断完善,考生查询跟踪录取进度和结果的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先进了。退一步讲,只要录取结果已经确定,即便通知书还在路上,很多考生也早就通过其他方式知晓了。一定程度上说,通知中有关确保高考录取通知书精准投递的要求,重点指向的是信息渠道往往不够发达的偏远和落后地区。因此,站在落实通知要求精神的角度,各地各相关部门尤其要突出重点,强化对偏远和落后地区考生的服务保障。
冒名顶替他人上大学,既是对个体合法权利的侵犯,更关系到高考招生录取的秩序与公平。除了确保通知书精准投递,还应进一步健全其他环节的工作管理,打造全流程监督闭环。陈春秀发现被冒名顶替后,当地有关部门及时介入调查,最终有29人被处理,由此揭示出一个“环环相扣”的关系网和利益链条。事后复盘,人们难免会产生疑问:涉及学校、户籍、招生部门等如此多环节,如此多的经办人,缘何层层失守?倘若任何一个环节的办事人员恪尽职守,这样的事情还有没有可能发生?
对那些寒门学子来说,如果说有一种能够帮助他们开启美好人生的重要途径,那么无疑是教育。“互换人生”这样的事情,听起来很有科幻色彩,但愿今后只发生在影视剧里,别发生在考生身上。(子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