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流落海外的中文古籍不只实体回归一途
2020-07-17 09:56: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杜羽  
1
听新闻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在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位中国藏书家以640万欧元的落槌价拍得两册《永乐大典》,成为近年来海外中文古籍回归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流传到海外的中文古籍,尤其是那些如今被视为善本的中文古籍,目前主要集中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私人存藏的数量不多。这就意味着这些古籍很少在市场上流通,也就造成了海外善本中文古籍实体回归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这两册《永乐大典》的回归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有学者认为,那些流传在海外的中文古籍,没有必要全部实体回归:一方面,不少海外中文古籍是通过文化交流或者公平交易的方式“走出去”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一些海外中文古籍并非孤本、珍本、善本,而且国内存藏有相同的版本,不一定要“一网打尽”。对于这些古籍来说,如何让它们在异地他乡更好地发挥“文化使者”的作用,可能比实体回归更为重要。

调查显示,一些存藏有中文古籍的海外机构没有中文馆员,一些机构虽然有中文馆员,但人手不足,这导致部分海外中文古籍的存藏、整理不尽如人意。有的古籍被长期搁置在书库之中,任凭岁月侵蚀而无人问津。近些年来,国内不少专家远赴海外协助各藏书机构对中文古籍进行修复、编目、整理。与此同时,国内图书馆界、出版界也积极开展海外中文古籍目录的整理出版,还通过影印出版、数字化等方式实现了大量海外中文古籍的回归。影印出版、数字化,虽然不是古籍的实体回归,但为了解、研究、利用这些文献提供了极大便利。

不过,对于有些古籍来说,即使影印出版、数字化的方法再成熟,其实体的回归仍让人魂牵梦萦。《永乐大典》就是如此。《永乐大典》所遭受的劫难,与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宫廷内部的损毁、盗窃,加之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的破坏和抢劫,使这部原本有11095册的大书,现在仅存400余册,散落在世界各地。几代中国学人不懈地搜寻《永乐大典》残卷,就是因为其既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又是民族兴衰的历史见证。当然,不只是《永乐大典》,《敦煌劫余录》《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殷周铜器集录》,仅仅从这些书名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典籍遭劫之于民族文化的损失。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致力于海外中文古籍的回归。无论是实体回归,还是以影印出版、数字化形式的回归,都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为古籍回归所做的工作,提升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减少为争取图书资源而相互抬价,都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作者:杜羽)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