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暂停了170余天的国内跨省团队游终于恢复开放。与此同时,国家电影局也下发通知,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于7月20日起有序开放营业。消息一出,瞬间点燃了大伙的消费热情,网络之上,出门看景、进院观影的呼声陡然高涨。
疫情防控讲求“静”,旅游业、电影业等则需要人流来“动”,重启自然相对艰难。从这个角度看,旅游业、电影业的复苏状况,可谓复工复产推进程度的重要“风向标”。当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高风险地区实现清零,适时放开限制,符合逐步开放公共活动空间、审慎促进人员大规模流动的客观实际,是对市场活力的有效释放,也是对供需暂时性结构矛盾的适时调整。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国相关产业率先突围、稳步恢复,无疑为正在加速推进的复工复产注入了强心剂。这背后,凝结着半年来全民战疫的汗水与心血,也体现了相关方面平衡抓防疫和保民生、促发展的能力。
疫情防控成效及时兑现为社会运行活力,振奋人心。乘势繁荣产业,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抢回来,正当其时。但窗开一扇,也需防风防雨。经济活动强度提升,人流、物流交互势必更加频繁,再加上汛期等天气变化的影响,容不得麻痹大意。就拿旅游业来说,相关方面在放开一些业务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防控要求。如景区要不折不扣执行“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接待游客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等等。可以说,复工复产同样是一场大考,能否因地制宜、因势而动,决定着行业能否真正焕发生机与活力。而对每个人而言,为了生产生活秩序的早日回归,我们都付出了不少努力。如今,希望逐步化为现实,固然要好好“品尝”胜利果实,但切不可完全“放飞自我”。戴口罩,勤消毒,出游做好预约,排队遵守一米线,交流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必要的防护举措一定得挂在心上。“且行且珍惜”,同样是在守护我们的抗疫成果。
疫情是客观挑战,也是转型契机。事实上,包括旅游业在内的很多行业一直都存在不少发展短板,如消费场景固化,销售渠道单一等。疫情之下,这些问题更是暴露无遗。正如旅游业全面推广“预约”,乘势提升服务一样,各行各业都在创新求存,有的改良管理模式,外卖、快递推行“无接触配送”,服务秩序、效率均大幅改善;有的拓宽消费场景,传统制造业也好,文娱产业也罢,纷纷走向“云端”,时空界限被打破带来更多发展可能;有的优化服务细节,餐饮业推行“公勺公筷”,理发业重视公共用品消毒清洁,服务环境更加安心、舒心……经此一“疫”,不少行业在管理、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获得了补偿性进步,可谓利在长远。
2020年已经过半,不论是各行业还是每个人,都要把抗疫放在心上,把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下去,安全有序,方能更好拥抱“诗与远方”。(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