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权益受损,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补偿?在上海杨浦区,就有这样一个在全市首创的劳动保障联合接待窗口,劳动监察部门通过引入工会工作者和法律援助律师等专业力量,不仅提供现场咨询,还负责受理劳动者维权化解申请,化“刚性执法”为“柔性调解”,取得了较好效果。(4月26日 《工人日报》)
这样的成效不能不让人赞叹,去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杨浦区劳动监察部门通过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畅通拓展了劳动者维权渠道,共接待来访群众955人次,化解纠纷112件,涉及金额200多万元。
“刚性执法”当然没有错,而且今后仍须继续坚持,但在此前提下多一些“柔性调解”,显然是一种多赢的局面。最直接的受益者是权益受损的劳动者,最大的受益者是相关企业,最深远的受益者是整个社会,可谓“三方共赢”:职工赢得合法权益,或争取到劳动权利,或拿到相应的经济补偿,缩短了维权时间,降低了维权成本;相关企业赢得健康发展,不仅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劳动法规,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促进了自身的规范化建设,而且当事双方握手言和,可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社会赢得和谐稳定,采用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大量劳动关系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避免劳动纠纷案件频发和事态扩大,减少政府劳动争议仲裁、信访和法院诉讼的数量,对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显然很有裨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杨浦区的这个劳动保障联合接待窗口做到“不见面联动化解为先”,以网络、电话等方式搭建协商平台,及时帮助有意愿的劳动者化解劳资纠纷,尽量减少现场办理环节,共同做好特殊时期劳资矛盾纠纷的化解,不可谓不是一种结合实际的创新举措。
“柔性调解”给人们以诸多启示,着眼未来长远发展,其关口还可以“前置”一些。比如,采取滚动排查,主动对企业上门指导服务,加强事前指导、事中监督和事后服务,督促企业依法履行法定程序、支付经济补偿金、清偿拖欠职工工资等。再比如,积极向用人单位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提出规范劳动管理的意见,引导用人单位自觉纠正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同时,广开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