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有紧迫感才能掌握主动权
2020-04-21 09:07:00  来源:解放日报  
1
听新闻

上海一季度经济数据昨天发布,新冠疫情冲击影响显著,但也不乏可圈可点之处。这份成绩单,也是一份新的动员令。转眼间二季度也已过去五分之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复苏时不我待。要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尽可能让经济社会回复安全、有序、富有活力的运转,亟需更强的工作紧迫感。

最近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切实增强紧迫感,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切实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常态化”一词近期被中央反复强调,意味着对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个“硬任务”、一个“硬道理”,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就疫情防控而言,前阶段努力获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理当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始终绷紧这根弦,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稳中求进”的这个“稳”字,本身就包括确保疫情不反弹。这是大局,也是底线。与此同时,极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这也是大局、也是底线。只有同时守牢了各道底线,才可能在两个战场决战决胜。

对各级干部来说,如今尤为考验一种全方位的紧迫感。一方面,疫情防控不能见好就“松”,这是各项工作的前提,是“基本分”,要尽最大努力不失分。一方面,各项工作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基本分,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城市,更应有追求卓越、力求“逆势上扬”的志气和决心。决不能因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任务犹重,就只对防控上心,而怠慢经济社会发展,甚至抱着“宁愿不做、不愿出错”的心态,不敢、不愿或不善在逆境中抓发展。

某种意义上,二季度是我们的一个“窗口期”。目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走势难料,对接下来的风险和困难还要有充分的预估和准备。但同时,我国相对较早控制住了疫情,客观上也提供了恢复秩序、复苏发展的有利条件。疫情冲击已经造成,我们不能坐等疫情全部结束才回过神来抓发展——为了追求“零风险”而等待观望、谨小慎微的心态,既不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也不符合科学规律。此时要做的,恰恰是在抓好防控的前提下加紧行动起来,更为积极、主动、进取地解决问题、研究对策,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尽快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并加快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把握主动权、下好先手棋。

稳住各个方面的基本盘,同时力争更多领域的新亮点,这是当前一对重要的辩证法,考验我们的统筹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动员能力。这里有许多具体的文章,包括对发展中“变量”“存量”“增量”“减量”问题的精准把握,包括对当前形势的研判和未来趋势的预判,也包括各种政策措施、管理手势的动态调整。而无论是“稳”还是“进”,归根到底都需要各级干部建立起一种特别的紧迫感,力争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进而打一个“回力仗”。

我们要打好手中的“王牌”,也要捕捉危机中潜藏着的机遇。这个过程中,需要拿出“办法总比困难多”“一天当作几天用”的劲头,需要在落实上聚焦发力,也需要更大程度地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决打破制约发展的各类瓶颈,尤其是要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堵点、懒政。此时,特别要讲效果、特别要讲效能、特别要讲改革与协同——能否做到这些,决定了我们能否真正掌握主动权,也从根本上检验着我们的大局意识和担当精神。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