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产业扶贫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一些风险因素逐渐显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也提示我们,应提前做好产业发展预判,防范化解自然因素、市场波动、合作经营、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风险,确保产业扶贫稳健推进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长久之计。随着产业扶贫深入推进,各地产业扶贫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一些风险因素逐渐显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也提示我们,应提前作好产业发展预判,及早预测可能面临的自然因素、市场波动、合作经营、生产技术、生态环境等风险,确保产业扶贫稳健推进。
防范化解自然因素风险。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基础薄弱,抗灾能力普遍较弱,干旱、洪水、暴雨、病虫害等容易使产业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因此,要推进产业扶贫同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加大乡村水电路讯等投入力度,预先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准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范自然风险意识。强化与气象部门协作,提早发布预警信息,动员做好风险防范,并针对各类气候条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分产业制定抗灾减灾技术指导措施,落实防灾减灾培训,真正防患于未然。
防范化解市场波动风险。市场需求饱和、产品滞销、价格下跌等因素,都容易导致扶贫产业项目亏损。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因地因人因时制宜,选准具有区域化、特色化、个性化和有市场前景、收益预期的产业项目。要创新生产经营方式,通过订单生产、代养托管、入股合作、土地流转等方式,将贫困户镶嵌到产业链上,增强小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要实施特色开发,纵横延伸产业链,从单一生产性功能向文化、观光、休闲等多功能扩展,实现三产融合。要用好大数据平台,健全预警机制,提前预判市场风险,应对市场不确定性。
防范化解合作经营风险。采用以企业为载体带动贫困户形成的经营模式,若企业过于注重争取扶贫资金而忽视帮扶责任、贫困户过分依赖企业帮扶等,都将导致合作经营风险。因此,不仅要通过教育引导、基层治理等手段,激发贫困群体脱贫争先的志气,也要完善对扶贫企业的筛选和监管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开展宣讲培训,增强企业公益事业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分类考核企业带动吸纳贫困户数量、支付贫困户实际收入、扶贫成效等,坚持奖优罚劣,推动责任落实。
防范化解生产技术风险。一些扶贫产业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但贫困户对特定的种养技术不了解、不熟悉,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或产出的农产品质量不佳,产业项目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要搭建科研平台,支撑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贫困户产业指导员制度建设为重点,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担任特约科技特派员,建立产业专业技术培训班,与当地厂企联合、与就业创业结合,培养熟知本土环境、熟悉专业技能、熟练操作流程的本土技术指导员,为脱贫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引进污染较严重的产业项目、对不可再生资源掠夺性开采、过度种植等行为,从眼前看增加了收益或降低了成本,但损害了产业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坚持产业扶贫与环境保护两手抓,引导探索双赢扶贫模式,将生态环境因素作为产业项目选择与绩效评估重要标准,对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予以扶持,对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推动产业扶贫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