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针对“红顶中介”乱象,贵州省遵义市全面开展了清理整治“红顶中介”专项行动,切断中介服务利益关联,破除中介服务垄断,整治中介服务收费乱象。目前,该市已自查清理中介服务机构8家,并进行了分类处理。日市住建局所属遵义市真诚房地产交易中心、遵义天络房地产测绘处、遵义市正诚房地产评估中介服务公司,已暂停一切经营活动,并将办公地点从市住建局办公大楼搬出,与市住建局财务管理进行了分割等。(12月1日《工人日报》)
“红顶中介”由来已久、饱受诟病,引发的乱象常常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行政审批过程中,政府部门要求企业、群众等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机构开展服务,以此作为行政审批的必要条件,这本是提高效率、减少费用的便民之举。然而,一些部门单位不愿意放权,也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于是将一些审批事项换个“马甲”,由政府职能转到与政府关联的“红顶中介”手中,默认甚至帮助这些单位依靠行政垄断大搞利益输送。
为此,社会上将“红顶中介”称为“二政府”,形象地概括它们“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正道出了这些“红顶中介”脚踩政府与市场“两只船”,一方面凭借政府身份获取甚至垄断行政资源,另一方面又拿这些资源到市场中兑现利益的丑恶。这不仅影响到市场公平,也加重企业和百姓负担。
正如2018年,国务院第二十四督查组在遵义市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暗访时发现,办理不动产交易登记的群众,必须在一个收费窗口交纳20元的代理费。随后,督查人员从这张20元的收费单据入手,发现了背后隐藏问题。经过核查,督查人员发现,向群众收取的相关费用不是由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发起,而是由一家名为遵义市真诚房地产交易中心公司的企业收取。这些收费是不符合规定的,实际上是一个“红顶中介”。
毋庸置疑,“红顶中介”本质上是政府与市场界限不明,权力“旁逸斜出”的必然产物。这些中介虽然是以市场化的面孔出现,但根子却在“红顶”身上。治理上别无他法,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从体制机制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距离,该下放的权力及时下放,不该管的领域坚决退出,方能真正给“红顶中介”断奶。
进一步看,“红顶中介”现象虽是怪胎,倒也有其成因。逐利自肥的甜头,很容易导致不安分的手变着法子地伸出来。要害在于,伸出来的“多余的手”,能不能及时被发现,会不会肆无忌惮可以左抓一把右抓一把,最终是否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回答好这些问题,也是简政放权改革所需要的配套措施。
说到底,要让简政放权取得应有成效,必须斩断中介机构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依靠市场的力量对中介机构优胜劣汰。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下决心破除利益纠葛,铲除行政垄断赖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要明确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的清单,立标准、设杠杠,确保每项中介服务都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用阳光政务破除暗箱操作。
总之,治理“红顶中介”,回应着社会关切和民生诉求:既是简政,也是惠民;既是规范市场,也是规范公权;既是改革深入,也是反贪污腐败。开弓没有回头箭,在理清楚利益链条与病理逻辑之后,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不仅要实现“红顶中介”与行政机关的真正脱钩,斩断利益输送的链条,铲除腐败温床,而且更需要审计、纪检等积极介入,以有效的监督检查斩断一些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的藕断丝连,推进中介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为市场增添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