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中学的体育教师苏老师日前向校方主动申请担任班主任工作。学校通过她的申请后,这一安排却遭到了许多学生家长的质疑。目前,苏老师已经接手班主任工作两个多月,她表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更多了。(11月14日 东方网)
人们在质疑体育老师能否胜任班主任的时候,究竟在质疑什么?我想,家长们无非是担心,体育老师不够“专业”,孩子的成绩会受影响。但其实,教育的初心,并不应该被班主任所授科目所动,一片质疑声中暴露的,还是功利教育的面孔,和陈旧刻板的科目偏见。
在如今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了许多“素质教育课程”,诸如“美术课”“音乐课”“自然课”等等。算上体育课,这些课程在家长看来,都只是给“语数外理化生”这些主课作调剂之用。这样功利教育的想法,其实否定了孩子的更多可能,也让教授这些“闲课”的老师们感到委屈。
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即“六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有文韬,也得有“武略”,放到今天就是我们常说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应该成为教育永远无法到达的理想彼岸。在今天,社会的转型发展,已经要求我们对人才观念的转变,对教育思想的改观。类似“体育”“美术”这样的科目,也应该承担起对学生“体育”“美育”的切实功用,这些品质和解题技能同样重要。而教授这些科目的老师,与那些“主科”老师同样可以成为学生的导师,引领他们在不同的道路上前进。
功利教育只能打造学习机器。而家长们也应该明白,班主任的专业并不代表学生的发展走向。不是数学老师的班里人人都精通数学,也不是语文老师的班里大家都通四书五经。体育老师当班主任,并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相反,因为有更多时间,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在孩子们辛苦学习的时候,可能体育老师更能懂得照顾孩子的身体,让大家劳逸结合,放松身心。
我们都明白,很多时候教育就像一场战争,家长们在各个环节都严守以待,不敢放松。但教育其实更应该是孩子一生的旅程。每个阶段的领路人教授什么课程,并没有那么重要。而家长们,除了应该放下对老师的偏见,对科目的偏见,更应该放下对教育的偏见。唯有如此,在孩子今后的成长、教育中,才有更多的空间去施展。
质疑体育老师不可当班主任的逻辑是可怕的。这是在暗示孩子们,体育老师天生低人一等。这样的质疑声,也许会让孩子们从此以后不再认真上体育课,而缺乏良好的体育教育,我们现在又大谈特谈的“强身健体”“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美好愿景,又如何实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