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总书记的指示是对全国几十万科技特派员的巨大鼓舞与鞭策,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必将促动“科技创新之花”开遍广袤的农村大地。
突出问题逼出典型经验。为破解闽北的“三农”发展难题,福建南平在1999年选派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成为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端。2016年,科技特派员制度上升成为国家层面制度性安排,逐渐展现出强劲生命力。如今,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10万户。截至2017年,科技特派员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3万个,创办企业1.15万家,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
实践证明,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成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者,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他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赚,让农民鼓了腰包,更富了脑袋。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更令人感动与敬佩的是,广大科技特派员中涌现出了一批时代楷模。“太行新愚公”李保国、大地追梦人赵亚夫、“菌草之父”林占熺……他们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不但给农村带去科学技术,更给整个时代树起精神标杆。这种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优秀品格,将引领更多人为实现梦想而奋进。
新时代的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当前,科技特派员们充满服务热情和创业活力,正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和乡村振兴的先遣队。牢记科技惠农的初心和使命,广大科技特派员要深入扎根基层,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坚持把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以农民期盼的技术作为科研方向,让晦涩难懂的科技术语“听得懂、传得开、立得住”,把科技的种子散播在田间地头,多出实实在在的惠农科技成果,使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服务“三农”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今,科技特派员工作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科技特派员制度正为乡村振兴注动力、添活力,成为创新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新时代有新要求,下一步还需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科技成果为纽带,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政策体系,加大对贫困地区本土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掌握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本报评论员刘怀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