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活起来”是非遗传承的发展方向
2019-10-21 14:13:00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郑建钢  
1
听新闻

  10月19日,第七届成都国际非遗节开幕第三天,单霁翔做客“着迷之声”非遗赋能风尚论坛,发表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演讲。他以故宫博物院为例,分享了故宫如何通过举办优质展览、扩大开放区域、修复精品文物、开发网红文创来吸引年轻观众。(10月20日《华西都市报》)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许多非遗技艺不断受到冷落,导致养在深闺人未识,甚至逐渐销声匿迹。孕育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非遗技艺日渐陨落,令人痛惜,更让人深思。

  与我们渐行渐远的非遗技艺,客观上存在许多“硬伤”。许多非遗技艺创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却卖不出好价钱,挫伤了许多传承人的积极性,对年轻人来说,更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比如,被列为第五批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虎头鞋,从纳鞋底、绣鞋面到最后缝制结束,共有十几个步骤,需要3天时间,缝数千针。而会做虎头鞋的手艺人年纪大了,做不动了,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手艺,天长日久,这门手艺就非出现断层不可。

  当然,并非所有的非遗技艺都在默默地走向衰落。比如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棕编”蒲扇,原本早就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因为,棕编制品编制工艺复杂,一把棕叶蒲扇往往需要5至8个小时才能编制而成,与辛勤付出相比,得到的利润回报却不高。同时,空调、风扇等现代化电器的兴起,极大地挤压了蒲扇的使用空间,棕编制品遭遇销售困境也就不难理解了。

  大学毕业回村创业的高静,借助互联网“东风”,给蒲扇之类没落但又真正传承了文化和品质的工艺、事物提供了卷土重来的机会。通过淘宝网、阿里巴巴等平台不难发现,全国各地的众多店铺,蒲扇月销量高达数万把,甚至十多万把。而在抖音等平台上,一把蒲扇,一曲网红歌曲的“标配”短视频,也成为网友们竞相拍摄的新潮流。火起来的蒲扇,就给“古城棕编”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新机遇。

  蒲扇再度兴起,借的是互联网的“东风”。从滞销到畅销,是电商渠道让“危机化成了机遇”。普通蒲扇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原因很简单。蒲扇本身价廉物美,信手拈来,体现了当今人们对绿色环保健康生活的追求。蒲扇作为日常生活工具被赋予了新的生机,更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淳朴工艺的重新关注和追求,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活力。

  由此可见,非遗技艺并非只有日趋凋零、自生自灭这一条路可走。如果能够与时俱进,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非遗技艺,使之适应当下生活发展的需要,为全社会所利用,由此激发起民间文化创作的自信心,将非遗资源转化为资本,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非遗技艺,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么,非遗传承必然会在生活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