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对于汉服文化,不妨多些欣赏少些偏见
2019-09-26 09:47:00  来源:红网  作者:赵奥博  
1
听新闻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当地时间9月22日,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中心,一场中国汉服游行吸引了不少巴黎市民。据活动组织者称,这是博衍协会举办的中秋、国庆汉服游行,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对此,巴黎香街的行人们纷纷表示汉服让人印象深刻,很欣赏。

  然而,消息一出,国内微博评论却炸开了锅。有人称赞为文化输出,有人称之为哗众取宠,也有人斥之为充满廉价戏服味道。一时之间,褒贬不一的微博评论,再一次把汉服及汉服文化推上了话题榜。

  对于国人来说,汉服文化并不陌生。近几年来,汉服文化越来越热,在名胜古迹经常能看到穿汉服的游客。2018年汉服产业报告显示,全国汉服市场的总体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整个汉服产业规模达到了10.87亿元人民币。就在过去不久的2019北京时装周,一场主题为“传承汉服之美”的时装秀更是吸引了不少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目光。

  可是,即便在国内身着汉服已经屡见不鲜,但不少汉服爱好者仍表示:穿着汉服的时候会被人审视。对于穿着等个性化展示,不同时代的每个人审美都不同。可以说,文化是多元的,每一个人的文化标评判标准不一样,因此有褒有贬,这属于正常。但真要如一些人把汉服文化贬得一文不值,这就有失偏颇了。

  要知道,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民族文化,亦是文化复兴的一部分。对于国人而言,汉服文化,是反映儒教礼典服制的文化总和。历经周朝礼法的继承,到了汉朝形成完善的衣冠体系并普及至民众并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尽管历史起伏变迁,但汉服文化并未消失。而当代年轻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传承这份古老的情怀。

  而在对外传播中,汉服仍然是我们重要的象征。从历史上可以看出,中国的各种文化一直都在与世界交流,不管是瓷器、茶叶或是丝绸,它们既是商品也更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国外民众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与认同也随之快速升温。这种情感趋向的维系,就必须寄予到具体、鲜活的传统文化要素的支撑——汉服。

  当然,还有人开始提倡“汉服生活化”。但是,汉服生活化确实是难以实现,不仅因为用料配饰繁琐讲究,制作和保养成本都很高,而且宽大的袖袍也不适合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快的现代生活。而即便是在抖音、快手、 B站、微博等新媒体的推波助澜下,目前大部分汉服的使用仍仅限于角色扮演和剧情演绎,并没有完全“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要让国人感悟汉服文化之美还有待时日。

  我们没有必要强求每一个人都必须身着或欣赏某种服饰。旗袍也好,汉服也罢,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门道。而每一个服装盛行和消亡的背后,都有时代因素和个人选择的因素。在2001年的上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一套“新唐装”激起“共振式”效应并受到海内外的广泛认可。由此来看,我们需要在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因此,当我们看到年轻人追求文化仪式感的时候,多些欣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而不必用狭隘异样的眼光去过度审视这种文化呈现形式,少一些偏见。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