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利用大数据比对学生在食堂刷饭卡的数据,直接对部分学生饭卡发放补贴。对此学生称,“隐形”资助很暖心。(9月22日 澎湃新闻)
隐性资助,指的是与传统资助不同的一种资助方式,既不需申请,也不必公示,就将“资助款项”打到贫困大学生饭卡中,让其度过难关,不仅是及时雨,而且还“润物细无声”,难怪学生表示很“暖心”。
虽说家庭贫困并非丢人之事,但可能让个别贫困生感到不光彩,让其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出于自尊的需要,贫困生往往视家庭贫困为隐私,总是小心翼翼地将“贫困包裹起来”,不想让外人知晓。
现实中,贫困大学生为领到必要资助,不仅要出具“贫困证明”,还得提交申请、相互评比,公示什么的;虽此法符合政策要求,能堵住“弄虚作假”的漏洞,让真正的贫困生受益,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却让贫困生感到“难为情”。
传统资助的程序,不仅给贫困大学生心灵上的伤口“撒了盐”,而且还将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让身陷贫困的大学生自尊、自信受到伤害,自觉无颜面对同窗好友,让其难以融入正常的班级交际圈,为其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经济资助,以解燃眉之急,体现学校、社会、政府的关爱,让其顺利完成学业,本是好事;但“申请”“公示”等,却与无形中让贫困生很“受伤”,好事难免会留下“遗憾味道”。
迈步新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已运用于众多领域,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科技的发展为“好事办好”提供了可能;而大学呢,不仅设施设备先进,而且人才云集,理当走在时代的前列,将先进科技运用于“学生资助”等工作之中,让贫困生之隐私得到有效保护。
能否推行“隐性资助”,设施与技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管理者的观念;如果心中有学生,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与需求,是否将学生的健康成长摆在应有的位置上;不幸的是,众多大学管理者依旧沉醉于“传统办学”之中。
教育关乎国家、民族之未来,办好大学意义更加重大;为此众大大学,要勇于担当,立足于国之长远发展,居安思危,面向未来,自觉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既当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需注重人文教育,从细节入手,让关爱学生在学校、教师心中扎下根来,让关爱洋溢于大学校园。
隐性资助,无疑为贫困生心灵伸出了一把保护伞,既深得学生欢迎,学校理当推行,愿更多的大学告别传统资助,让隐性资助之花,开遍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