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广州市发改委正就中心六区路边临时停车泊位收费标准征求意见。同时,停车泊位恢复收费相关工作也在进行,如最终落实泊位恢复收费,将创造187个泊位收费管理员岗位。
根据意见稿,市交通管理部门已于2018年9月27日发布了临时泊位设置规划(2018年版),规划设置全天准停泊位路段158条、夜间准停路段68条,临停快走区域47个。
从收费方案标准看,因为短时停车刚需占临时泊位停车的绝大部分,所以短时停车收费标准低,可以让大部分泊位使用者受利。同时因为采用累进式收费,越久越贵,以促使车辆快停快走,让泊位周转率提高。
可以说,方案设计是符合现实需求的。尤其是在中心城区,地皮非常紧张,如果因为停车位长期爆满或者太贵,导致车主冒险违停,反而有损城市交通效率。不过,这个收费标准仅仅是比现有标准略低,相比国内大城市并非处于低位。恐怕会有很多车主比较其他城市后,抱怨停车费还是太贵。因此,有必要根据今后的公众使用反馈加以调整。
临时泊位对停车者或许是一种利好,对于非停车者和过路者,却是一种利益上的损失,因为这些泊位都要占路经营,这就会挤压步行空间。广州中心区的马路受历史限制大多不宽裕,因此设置泊位还是要经过严密的权衡,首先满足通行,有余量才考虑设置泊位为宜。
当初,为了克服泊位被私自乱划、人工乱收费、随意性过大引发的弊端和经济腐败,管理部门曾经停掉了泊位公司经营,采用休克与免费疗法。但进入市场交易,泊位始终要通过企业运营而不是政府亲手经营。关键是有没有采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设备来实现效率、公平和透明。
从前几代的城市经验看,电子咪表几乎是聊胜于无的摆设,大量的人工弹性收费充斥其中。如今越来越多大城市采用APP与电子监控结合,机动车驶入路边临时停车泊位后就要启动缴费程序和确定拟停放时间。违规操作和欠费的则直接被记录。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的今天,广州自然应跟上这个趋势,而不是走回头路。
因此,招收收费员如何克服此前的人工收费的暗箱操作,这个值得关注。尽管此前的规章制度早有对个人的约束,但是只要出现人为因素且参与到支付环节,就难以杜绝漏洞。在偏僻地方,由管理员私下交易、私下加塞,产生出“月保车位”也完全可能。又比如,夜间准停路段不收费,如果有人私下占用转“出租”,同样会产生新的泊位乱象。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通过监管技术的升级来补足漏洞的。(耀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