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和傍晚,人们喜欢到公园散步纳凉。但在一些公园门口,市民和游客常被噼啪作响的鞭声搞得胆战心惊,对上下挥舞的鞭子避之唯恐不及。据本报报道,公共场所甩响鞭、抽陀螺这类小众运动,造成的噪音污染,常常搞得游客和周边居民心烦意乱甚至是无法容忍。市民服务热线12345的大数据也显示,市民对此类问题的投诉居高不下。
甩响鞭,是一种传统的健身方式,有些人可能还把它视为一种传统文化。但是,长鞭一甩,啪啪响的效果,甩的人痛快了,周边的人可能就痛苦了。相信在公园里、小区里遭遇过甩响鞭的人都会产生类似“惊吓”的应激反应。那一声声的脆响,实在是“鞭辟入里”、“声入人心”,或许会让挥鞭子的人自我陶醉,但路过的市民、小区里的邻居,绝对是不堪耳闻,特别是需要安静的孕妇、老人、病人、待考的学子、襁褓中的孩子。更何况,除了造成严重的声音污染,甩响鞭还有潜在的人身危害,谁能保证鞭子不会脱手,谁能保证孩子不跑进甩鞭的圈子里?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处以“鞭刑”,后果真是难以设想。此外,甩响鞭还最大范围地占用了公共场所。为了避免受到伤害,谁见到鞭子不躲着走?方圆十几米内不敢有人,公共场所的利用率无疑大大降低了。
对于此类行为该如何处理?虽然市民投诉多,但管理单位和执法部门都表示,目前只能以劝导为主,至于居民提到的强行制止甚至没收鞭子,并没有明确法条支撑。在公共空间甩鞭健身,看似是个人自由,实际上侵犯了多数人的公共利益。所以,针对甩响鞭这种少数派健身,相关部门应该拿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应当尊重甩鞭人的权利,但必须严格界定其活动场地和时间,以保护更大多数市民的权益;同时,拿出对违规者的处理意见,让公园管理者、小区物业在处理由甩鞭子、抽陀螺等产生的纠纷时,有法可依。
其实,不光北京市民对公共场所甩长鞭的行为啧有烦言,见诸报道的各地居民,都对甩鞭抱怨不已。这方面,外地的一些做法可资借鉴。2014年7月,石家庄明确实施“禁鞭令”,要求市内所有公园广场严禁甩鞭子、抽陀螺,建议甩鞭子抽陀螺时,最好找一个远离居民区、人流量较小的空旷地方。长春市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有关噪声污染的法规,惩戒此类行为。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以处警告和罚款。
可以甩响鞭,但不能占用公共场所,不能危及周边民众;可以甩响鞭,但不能甩掉公德,甩掉安全。北京的老少爷们儿,其实打心里最是守礼数、讲道理的。凡事只要是影响了别人,自己打心里先过意不去。原先若是不知甩响鞭危害性,现如今道理讲明白了,咱就不能再犯规了。打两趟拳、爬两回山、拉几段二胡唱几段戏,同样于身心有益。最重要的,咱肯定不能带累了别人还违规违法。放下鞭子,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拥有大好光阴、享受美好生活,何乐不为?(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