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上海建工集团塔吊师傅魏根生
【故事】30年前,因黄浦江上建第一座桥,魏根生师傅一家动迁到上海浦东。随后几十年,他以一名吊车司机的身份,参与浦东建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把相机带上吊塔,拍下浦东不断刷新的天际线,成为他记录浦东成长的开始。浦东的楼越长越高,他也成了“海拔最高”的摄影师。这么多年,从K11大楼,到百联世贸大楼,再到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他不断“吊”起上海的新高度,更为城市的轮廓变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点评】
绝美云图,展示魏师傅的视角;“上海高度”,定义了他的人生。建K11大楼,两年、278米;建百联世贸大楼,38个月、333米;建环球金融中心,40个月、492米;建上海中心大厦,3年多、632米……当他吊起一个个重逾数吨甚至几十吨的构件时,他也成了陆家嘴、浦东乃至上海新高度的第一见证者。浦东“长”多高,他就站到多高。
浦东开发开放28年,这样的建设者不可胜数。上世纪90年代之前,黄浦江上不通桥,人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开发开放后,黄浦江上平均每两年就建成一座大桥,浦东也成了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排头兵。那些最基层的建设者在默默无闻地穿针引线,织就了这个城市繁荣与发展的基础,千千万万普通人,堪称伟大。
正是因为对这个城市的自豪与热爱,让魏根生不仅是浦东的建设者,更成为忠实的记录者。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他在云端上展开梦想。晨光与夜幕、迷雾与骄阳,落在镜头里,融合在城市的发展变化中。高天上的流云、大地上的倒影,成为让人过目不忘的惊鸿一瞥。回看1998年建金茂大厦时用“傻瓜相机”拍的照片,魏根生也会笑笑,当时的东方明珠一枝独秀,黄浦江两岸楼还不高。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2014年2月3日,魏师傅晒了一张照片并留言,“我在上海最高的驾驶室喝铁观音”。这壶茶喝得不悠闲,因为那天是农历大年初四,“与云很近、与人很远”。然而,在“最高端”纵览城市天际线,高就高在把改革发展的时间线、历程线,呈现在更多人眼中、刻印在更多人心底。
高空作业是一位塔吊司机的日常,让人看到了一个城市拔节生长背后的坚守。可以说,魏师傅用摄影作品,完成了一名建筑工人的自我表达。虽然他已经退休了,但经过自己建起的楼时,总会不自觉地多看几眼,并把以前随身带着的抱熊留在了塔吊驾驶室,“这是个吉祥物,能为其他同事保驾护航”。寥寥数语,满含这个“钢铁侠”对城市的挚爱,他和他的同事们也仍在壮阔东方,一起激荡起改革发展的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