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斩断网上“黑公关” 敲诈勒索之手
2018-10-31 17:23:00  来源:北京日报  
1
听新闻

  同一家企业,不交钱就是“恶意圈钱”,交钱后立马变成“最大黑马”;靠发布有偿“黑文”收“保护费”,年收入可达到数千万元……近日,自媒体“黑公关”的隐秘面纱被揭开,其中的斑斑劣迹,触目惊心。

  种种作为,再次刷新世人对自媒体行业乱象的认知。这些年,从东拼西凑到抄袭洗稿,从凭空捏造到造谣传谣,从有偿删文到水军攻击,自媒体的失范行径花样迭出。如果说,暗戳戳“洗稿”,恶劣之处在于侵占他人的劳动果实赚流量,属于偷鸡摸狗,那么,“黑公关”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倚赖手中的“麦克风”要封口费,则是明火执仗地敲诈勒索,危害难以想象。

  企业苦“黑公关”久矣,但大多数却束手无策,反倒让其越发肆无忌惮。为啥?一大症结在于双方的“产出比”太过悬殊。炮制一篇“黑文”实在小菜一碟,一个人就可拼凑材料,配上耸人听闻的标题,再借助“病毒式传播”,便能轻松获利数万元。反观各家企业,别说维权之路繁琐复杂,许多企业嫌麻烦,即便站出来对簿公堂并且胜诉,法院依照法律做出顶格处罚,对比其损失仍是九牛一毛。比如,一则“肉毒杆菌”谣言,曾让娃哈哈当年损失20亿,但巨额赔偿诉求只有100万。高昂的维权成本、低廉的罚款补偿,自然不能给“黑公关”以强烈震慑,而企业万般无奈也会选择“花钱消灾”。

  只是如此一来,“黑公关”泛滥之风如何扭转?要知道,其单凭“键盘”便颠倒是非之举,不单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更会污染整个互联网环境。当下,内容创业风头正劲,自媒体百花齐放,大家都在积极探索新的传播模式,都在思考如何才能“变现”盈利。“黑公关”们一本万利,无疑会起到巨大的不良示范效应。此风不刹,会让流量崇拜在歧途上越走越远,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从本质上说,“黑公关”就是披着“媒体外衣”的违法犯罪。它并非什么言论自由,更非什么监督公器。这种有组织地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早已涉嫌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正因此,斩断“黑公关”的利益链,还是要靠法律利剑,并且挥剑必须“快、准、狠”。形成“人人喊打”的态势,让这些胡作非为者真正感到痛了,他们才会知道何为红线、何为底线。(鲍南)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